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土地上,超级工程如同一座座里程碑,见证着区域发展的磅礴力量。2024年12月11日,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横卧在黄茅海上,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腾飞注入了强劲动力,奏响一曲振奋人心的时代赞歌。
规划引领,绘就发展蓝图。黄茅海跨海通道从规划之初,就承载着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殷切期望。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的跨海通道工程,有着科学且极具前瞻性的布局。据悉,该通道全长约31公里,其中跨海段长达14公里左右,按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为100公里每小时,这样的规模和设计,预计每年可承载车流量高达数千万辆次,极大地提升了大湾区内部的交通运力。这一精心规划的通道,犹如在大湾区的版图上绘就了一幅清晰而宏伟的交通蓝图,将珠海、江门等城市紧密相连,打破了地域间的交通瓶颈,使得大湾区内各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更加顺畅,为产业协同、资源整合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基础,有力地推动区域一体化向更深层次迈进,为大湾区的腾飞勾勒出美好的轮廓。
科技赋能,铸就品质工程。建设黄茅海跨海通道的过程,就是一场科技与自然的精彩较量。面对黄茅海复杂的海洋环境,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充分运用前沿科技打造高品质工程。例如,在桥梁建设中,为应对复杂的海底地质条件和强风、强浪、强腐蚀等恶劣海洋环境,采用了先进的桥梁抗风抗震技术,其抗风设计能抵御16级超强台风,抗震设防烈度达到8度,为过往车辆与行人筑牢安全防线。同时,在关键的基础施工环节,运用了大直径、超深钻孔灌注桩技术,桩径最大可达3米,最深桩长超100米,这些坚实的桩基如同扎根海底的钢铁巨柱,稳稳地支撑起整座跨海大桥。而且,高性能的防腐材料以及智能监测系统也被广泛应用,时刻守护着大桥的健康状况,确保这座“海上长虹”能在岁月的洗礼中长久屹立,以卓越的品质为大湾区的腾飞保驾护航。
经济拉动,激活发展引擎。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迅速成为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相关数据显示,以往受交通限制,大湾区西岸部分地区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而通道的开通预计将带动沿线区域GDP在未来五年内累计增长超过500亿元。它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原本需要两三个小时的车程如今缩短至半小时左右,使得物流成本降低约30%,运输效率提高近50%。制造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众多产业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的市场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汇聚。沿线城市可以依托通道优势,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区域间的产业合作与分工,让大湾区的产业经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有力地驱动着大湾区向着更高质量的腾飞迈进。
人文融合,凝聚湾区力量。这座跨海通道不仅是交通上的纽带,更是一条凝聚人文情感的精神桥梁。在过去,隔海相望的城市居民往来不便,文化交流相对受限。如今,黄茅海跨海通道让人们的出行变得轻松便捷,极大地促进了大湾区内民俗文化、艺术、美食等各方面的交流与融合。就拿旅游来说,为例,通道开通后,据大数据预测每年将新增游客量超百万人次,不同城市的旅游景点得以串联,人们可以更便捷地领略大湾区多元的人文风貌,感受同根同源的文化魅力。这种人文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了大湾区人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推动大湾区腾飞的强大力量,共同书写大湾区更加绚丽多彩的发展篇章。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黄茅海跨海通道超级工程正汇聚着各方力量,凭借其独特的影响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在新时代“粤”来“粤”,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奋勇前行。相信在它的加持下,粤港澳大湾区必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为璀璨夺目的光彩。(金羊网 文/杜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