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珠江口依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超860万亩,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成立,8.5万株古树获全面保护,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近9000亿元,全民义务植树参与人数超过278万人次……自2022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审议通过以来,广东各地同心勠力。两年过去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有欣喜”的绿美广东正在南海之滨拔节生长。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排头兵,不但在经济体量上走在前列,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是一路前行。
绿美广东的建设成果首先体现在其对生态环境的直接改善上。大面积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让广东的山林更加茂密繁盛,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得到增强。在广东,超过一半的国土面积是森林。广东提出,到2027年底,全省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0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000万亩。为抢抓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战略机遇,广东协同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严格按序时进度开展造林抚育工作,统筹推进荒漠化治理、沿海防护林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树木的增多意味着更好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以及气候调节能力。繁茂的森林能够有效拦截雨水,减少水土流失,保障江河的水质与水量稳定,对于广东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用水需求大且易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地区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植树造林,绿化岭南。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的设立,更是将广东推到了全球红树林保护与研究的前沿阵地。红树林作为独特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不仅为众多珍稀动植物提供栖息之所,其在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8.5 万株古树的全面保护,则是对历史文化与生态遗产的双重守护。古树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承载着地域的记忆,它们犹如生态画卷中的 “活化石”,为广东的绿色增添了一抹厚重的文化韵味。
绿美广东产生绿色效益。从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近 9000 亿元的成绩彰显了绿美广东建设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林业产业涵盖范围广泛,从木材加工到生态旅游,从林下经济到森林康养等新兴业态。一方面,传统的木材加工业为建筑、家具等行业提供了原材料支持,保障了相关产业链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生态旅游的蓬勃兴起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广东体验森林之美、自然之趣。游客们在森林步道中漫步,在山间民宿中休憩,在森林氧吧中呼吸清新空气,这一系列的旅游消费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的发展。林下经济如林下种植中药材、养殖家禽家畜等模式,充分利用了森林的空间资源,实现了农林牧的复合经营,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众多林业产业的协同发展,不仅为广东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成功范例。
全民义务植树参与人数超过 278 万人次这一数据反映出的是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与提升。绿美广东建设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规划与推动,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生态行动。当越来越多的市民拿起工具,走向山林田野,亲手种下一棵棵树苗时,他们种下的是对绿色未来的希望与期待。这种全民参与的热情,体现出广东民众对生态文明理念的高度认同。人们在参与植树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从而自觉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守护者与传播者。家庭在周末选择前往郊野公园参与植树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义务植树实践课程,企业开展植树公益活动等,这些场景在广东各地不断涌现,形成了全社会共建共享绿色生态的良好氛围。
绿美广东的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其意义远不止于环境的美化与经济的增长。向绿而进,绿色好去处增多。广东投入40.7亿元,打造了193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实现县域和省属国有林场全覆盖,为人民提供更多生态好去处。据统计,今年各地县镇村绿化种植苗木2108.2万株,大幅完成年度任务。它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生态财富;它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让民众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间享受美好生活;它是广东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的重要体现,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绿美广东绿意浓,生态文明蕴其中。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广东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持续创新林业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林业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让绿色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一代广东人的心中。相信在全省人民不懈努力下,绿美广东将不断续写生态文明建设的辉煌篇章,成为南中国大地上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卓越成就与无限魅力。(金羊网 文/李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