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须树牢为民服务理念,在情感上亲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以为民服务“近一步”实现群众幸福指数“升一度”。
走出机关大门,敲开群众家门。俗话说,脚下的“泥土味”,沉淀的是为民的深情和真情。既然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在想什么,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哪些,美好生活的愿景是什么,这些不是在办公室冥思苦想就能够想出来的。因此,广大的党员干部应该坚持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线工作法,真正的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搭建起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与人民群众多一些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成为底数清、情况明的“百事通”,心中有“数”,才能绘出“民情地图”。
注重冥思苦想,运行基层协商。将移动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在“小板凳”上跟人民群众唠唠嗑、聊聊天,学会听土话、说土话,真正的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和诉求。同时,要畅通网络民意“直通车”,通过网络问政、领导留言板等平台,当好民意“接收器”,精准梳理民生需求清单。同时,运行基层协商机制,构建“群众吹哨、社区接单、部门报到”的群众工作机制,既要广泛收集群众微心愿,又要征集群众金点子,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服务触角下延,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干事合力。
引入民意测评,用好尺子校准。“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既然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自然人民群众满意度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请人民群众来测评打分,听一听群众的满意和不满意在哪些方面,从而不断的复盘、反思和整改,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为民在公开中推进,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是广大党员干部奋斗的目标。党员干部冲在最前沿,团结人民干在最实处,成为人民坚实的后盾和有力的依靠,齐心协力、携手共进,必定能够翻开更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蔡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