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部分广东省人大代表视察省财政厅,了解广东省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5年预算初步安排,提前介入预算编制监督。今年,广东整合设立114亿元省级专项资金,保障“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1月至11月全省民生类支出完成1106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七成以上。
在南粤大地,一场关乎民生福祉、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宏大工程 ——“百千万工程”正蓬勃开展,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岭南新画卷。12月17日广东省人大代表对省财政厅的视察活动,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一工程背后的坚实财政支撑与深远战略布局,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人民至上理念在广东的生动实践。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广东作为经济强省,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将民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今年整合设立 114 亿元省级专项资金保障 “百千万工程” 加力提速,这一巨额投入彰显了广东对民生改善与乡村发展的坚定决心。 1 月至 11 月,全省民生类支出完成 11,064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七成以上,这些数据不仅仅是简单的财政统计,更是广东用真金白银书写的民生答卷,是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的有力践行。
“百千万工程” 着眼于广东省内的县、镇、村三级,致力于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广袤的岭南乡村,它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每一寸土地,催生出乡村发展的无限生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曾经泥泞的村道如今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不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更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打开了通道;老旧的桥梁得到修缮加固或重建,连接起乡村与外面的世界,让农产品能够更顺畅地运往市场,让城市的资源与要素能够便捷地流入乡村。教育医疗资源不断向基层倾斜,乡村学校迎来了崭新的教学楼、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优秀的支教老师,乡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拥有了改变命运、追逐梦想的平等机会;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大幅改善,先进的医疗设备投入使用,专业的医疗人才定期下乡坐诊,村民们看病不再难,健康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在产业振兴的舞台上,“百千万工程” 更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广东各地因地制宜,挖掘本土特色资源,一个个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岭南乡村崛起。在粤北山区,生态农业蓬勃发展,有机茶叶、特色水果、高山蔬菜等农产品凭借优良的品质畅销省内外,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 “绿色银行”;在沿海地区,渔业养殖与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化的养殖技术与加工工艺让海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渔家乐、滨海旅游等新业态也如繁星点点,点缀着沿海乡村的美丽画卷,让渔民们在传统捕捞业之外开辟出了新的增收渠道;在珠三角周边的乡村,凭借毗邻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周末经济”“节假日经济” 让乡村热闹非凡,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乡村的人气越来越旺。
“百千万工程” 的意义,远不止于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它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一招,是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产业振兴,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开始向乡村回流,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这一工程也为城市与乡村之间搭建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促进了城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全省范围内,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在逐步缩小,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这对于广东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百千万工程” 在岭南大地的成功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它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工作放在首位,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就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之路。如今的广东,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百千万工程” 这朵民生之花在岭南大地绽放得愈发绚烂多彩,相信在未来,它将继续散发芬芳,为广东乃至全国的发展注入更为强大的动力与活力。(金羊网 文/李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