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全国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加222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740元,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今年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令人振奋的成绩。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抓手、总目标集中发力,久久为功,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变成现实。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就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从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全覆盖,到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从成功研制300马力级混动拖拉机样机,在西南地区实现推广应用丘陵山区拖拉机,到全国搭建起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今年以来,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撑、农业科技的持续突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壮大,推动我国粮食实现高位增产。实践充分证明,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永恒课题,始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政策,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就能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不论是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还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乡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各地用扎实管用的好办法凝聚乡村振兴发展合力。鲜嫩的莲藕、肥美的鱼虾、飘香的瓜果……各地独具特色的“土特产”,正实实在在地鼓起乡亲们的“钱袋子”。新征程上推进作为乡村全面振兴基础和关键的产业振兴,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好土特产文章,立足实际找准优势,利用好风俗、风情、风味,挖掘其文化内涵、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打通产供销,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把“土里土气”变为人们“可带走的记忆”,打造高品质、好口碑的土特产“金字招牌”,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到加强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再到硬化道路设施……自2022年全国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来,各地在扮靓乡村,提升“颜值”上下功夫,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越来越多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成为农民的幸福家园。数据显示,目前全国14.7%的村约50万农户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年接待游客超过30亿人次,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8400亿元。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投入,不断提升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塑形”和“铸魂”双向推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传统村落”与“美丽乡村”和谐共荣、"传统农耕"与“现代文明”和衷共济,集中力量办成一批农民可感可及的实事,真正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和福祉。
农业强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让我们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脚踏实地、奋发有为,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奋力奏响“三农”发展新乐章。(金羊网 文/黄宗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