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群众语言,做好群众工作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塞秋 发表时间:2024-12-25 16:30
金羊评论  作者:塞秋  2024-12-25
努力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人们常说,语言是沟通的“钥匙”。会唠百姓嗑,会和百姓唠嗑,这样的党员干部在和群众打交道时,自然就容易打开群众的心扉,久而久之,群众也不拿干部当“外人”,工作自然就好开展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满口官腔、套话连篇,群众宁可把真话咽进肚里也不愿多说。相反,有的人放下架子、不绕弯子,用群众听得懂的话交流,群众就愿意打开“话匣子”,说出“掏心窝子”的话。

把话说到群众心窝里,在共情中共鸣。“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党员干部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要懂得沟通,善于与群众“打交道”,这就需要在说话上接地气、带民气,多一些“土言土语”,少一些“打官腔”,真正地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更好地融入群众,听到更多“掏心窝”的真话实话。同时,广大党员干部处在政令下传、民情上达的“枢纽”,肩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使命,承担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重任,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既要带着真心到群众的身边去,善于以真心换真心,也要多说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能明白的话,多讲群众关心在意的切身事,让干部和群众之间能够共情共鸣,方能相互理解、积极配合,真心实意办好群众“揪心事”。

把策提到群众心头上,在共商中共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依靠群众的力量,更好地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就需要在做决策、办事情的时候,要尊重民意,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会与群众“打交道”,既要主动走出办公室,把工作重心下沉,到群众的身边去,才能看到更多的真实情况,在和老百姓同坐一条板凳中,实现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在拉近地理距离的同时,也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同时,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说群众关心在意的事,善于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引导群众参与治国理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着力打开工作思路,在共同商量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解”,提出正中民心的对策,在群众的支持下,更好地开展工作。

把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在同心中同干。“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是我们的制胜法宝。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要坚持人民至上,走好群众路线,更要干群同心、携手前行,方能凝聚智慧和力量,更好地促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事情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既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更要真抓实干,以实际的行动、实实在在的成效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时,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功夫做到日常,在平时多去走访调研,多和群众沟通,主动放下“官架子”,扑下身子,以亲民、爱民的接地气形象,增进干群鱼水关系,善于在敲开“家门”的过程中,敲开“心门”,方能让党心民意同频共振,让干部在推动工作中实现“一呼百应”,得到群众的支持方能更有底气、更有信心、更有干劲,努力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金羊网 文/塞秋)


编辑:杨浩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