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引内育,促进人才“增量”。人才兴,则百事兴。人才是关键,是核心,只有人才力量充足,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动起来”。要解决人口老龄化、人才资源匮乏的现实难题,就需要在挖掘、培育和外引上下功夫,加大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使用、服务等领域政策创新力度,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汇聚起来,夯实基层人才根基。做好人才的引进培育工作,要避免简单的“一刀切”,要根据各个乡村的实际情况,制定更科学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方能让人才供给与乡村需求更契合。同时,要谋划乡村的长远发展,摸清楚人才底数,对人才家底做到心中有本“明白账”,在短缺、薄弱等人才环节有针对性地弥补和完善,更要充分发挥乡贤人才、新农人、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等的作用,不断充实乡村人才库,打造一支富有活力与担当的人才队伍。
搭建舞台,激发人才“能量”。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千里马的培养离不开伯乐的慧眼识别,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潜力,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善于发现人才的优势和长处,做到扬长避短,让人才的特长成为优势,在各自的岗位上更好地发挥自己才能,为事业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不仅追求眼前的“苟且”,更追求“诗和远方”,希望自己的才能被认可。要实现人才与事业的双向奔赴,就需要搭建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为人才提供更宽松的发展环境,善于找到适合擅长的领域,在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过程中,更好地拥抱梦想、实现价值,让人才潜能不断释放,越干越有劲头、越干越有奔头。
暖心服务,稳固人才“留量”。人才是第一资源。以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之势,就需要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着力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这就需要在稳住人才、留住人才上下功夫,让人才真正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为地方发展注入更多的“智动能”。做好留才工作,既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爱才敬才氛围,为人才提供更宽松的成长空间,也要聚焦人才办事、子女入学、配偶就业、老人养老、医疗卫生等遇到的各种现实难题,着力提供“送上门”“保姆式”“一对一”等服务,为人才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能够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到干事创业中去。同时,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风向标”,让实干实绩的人才“得实惠”,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促进人才与乡村深度融合、双向奔赴、双向共赢。(卢跃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