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英歌起舞奏响文化强音,弦歌不辍请到广东过大年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李红军 发表时间:2025-01-24 11:58
金羊评论  作者:李红军  2025-01-24
英歌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气势澎湃,又被称为“中华战舞”。


当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四,南方“小年”。广东潮汕地区素有“过小年 迎大年”的传统,当天汕头市潮阳区的英歌队伍纷纷走上街头,进行巡街展演,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英歌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民俗舞蹈,融汇戏剧、舞蹈、武术等多种元素于一体,表演气势澎湃,又被称为“中华战舞”,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广东潮汕地区,每年南方小年,英歌队伍走上汕头市潮阳区街头,以激昂舞姿开启新春序章。英歌作为潮汕传统民俗舞蹈,2006 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融汇戏剧、舞蹈、武术等多元元素,其表演气势磅礴,被誉为 “中华战舞” ,在新春佳节的舞台上,彰显着独特魅力与深厚价值。

英歌起舞,致敬非遗成功。今年是首个非遗春节。新春佳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团圆、祈福、迎新等丰富内涵。英歌与春节的相遇,让非遗在节日中熠熠生辉,也为春节增添独特的文化韵味。英歌表演时,舞者们身着鲜艳服饰,手持短棒,动作刚劲有力、节奏明快。他们的一招一式,或是模仿古代战场上的排兵布阵,或是演绎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将古老的历史记忆与新春的喜庆氛围紧密相连。在春节期间,英歌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成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以鲜活的艺术形式将非遗融入百姓生活,让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也让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更具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

承载起非遗文化的历史担当,让英歌文化薪火相传。英歌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弘扬作用不可小觑。从文化传承角度看,英歌传承着潮汕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基因。潮汕地区重传统、讲礼仪,英歌在代代相传中,保留了先辈们的生活智慧、审美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表演中,舞者们遵循着特定的舞蹈套路和仪式规范,这些都是历史文化的积淀,通过英歌的传承,让后人能够触摸到潮汕地区悠久的文化脉络,使传统节日不再仅仅是时间节点,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英歌舞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英歌所展现的精神气质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高度契合。春节是辞旧迎新、鼓舞士气的时刻,英歌的磅礴气势、豪迈动作,正是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舞者们在表演中展现出的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传递出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着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奋发进取。同时,英歌表演也是邻里乡亲欢聚一堂、共庆佳节的重要活动,增进了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强化了人们对家庭、对家乡的热爱,弘扬了传统节日中团圆、和谐、奋进的价值理念。

英歌劲舞彰显人民的幸福与富足,体现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社会层面来看,英歌的热闹景象体现出社会的富足与祥和。在过去,只有在丰收之年或重大节庆时,人们才有精力和财力组织英歌表演。如今,每逢春节,英歌队伍活跃在大街小巷,这背后是经济发展、物质丰富的支撑。百姓生活富足,才有心思和热情投入到文化活动中,用英歌表达喜悦之情。英歌表演规模的扩大、参与人数的增多,反映出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这正是社会全面发展的生动写照。

以文化人,以文促旅。英歌表演还促进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手工艺品制作、文化旅游等行业的繁荣,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进一步彰显了社会的富足与活力。在英歌的舞动中,人们看到的不仅是艺术的魅力,更是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美好画卷。英歌起舞奏响文化强音,弦歌不辍欢乐过大年。英歌舞起闹新春,是一场艺术与文化的盛宴,也是社会发展的生动注脚。它让非遗在春节中绽放光彩,弘扬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展现出社会的富足与繁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继续重视和传承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们在与传统节日的交融中,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让欢欢乐乐过大年的美好传统在英歌的陪伴下,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编辑:杨浩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