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将至,世界各地的外国朋友已纷纷开始吃饺子、穿汉服、写福字……在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中,各国民众体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感受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包容合作、美美与共的魅力。
岁聿云暮,一元复始。乙巳蛇年春节将至,盛大的节日承载悠久的文化向我们走来。作为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展现独特的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目前,世界上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一些国家政要、国际机构领导人发表祝词,“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从东方到西方,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世界各国点亮“中国红”,全球共庆中国年,共享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感受绚烂多彩的中华文化。
春节不仅是中国的节日,更是全世界的节日。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不仅承载着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美好寓意,更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中华文明理念。这一节日所蕴含的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正日益被世界各地所认同和庆祝。2023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国年”升级为“世界年”,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中华文明理念的世界感召力进一步增强,意味着春节所蕴含的中国基因、节日仪典和深邃文化内涵得到世界认可。春节走向世界,是中华文明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的缩影,是日益提升的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体现。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贴春联、写福字、包饺子、舞龙舞狮……这些热闹喜庆的场景,构成了春节独特的文化符号,也深深地烙印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通过各种庆祝活动,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闪耀登场,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放眼全球,“春节”早已遍地开花,成为多元文化景观中一抹亮丽的中国红,有力推动中外文化相互交汇,碰撞出绚丽的火花,为世界文化和谐共生奏响美妙的和弦。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被春节的魅力所吸引,外媒的广泛报道和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进一步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人们有理由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的长河中奔腾不息,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春节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不仅仅是一次辞旧迎新的庆典,更是中国人世代传承的文化象征。通过向世界分享春节的文化实践,中国展现了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推动了文明互学互鉴的进程。这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文化担当。“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有理由坚信,春节这一全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所体现的智慧、承载的理念、彰显的价值,必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认可,也必将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传承发展、生生不息。
(金羊网文/罗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