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是科技成果、一头是产业需求,促进成果转化落地,离不开健全高效的平台和渠道。近年来,瞄准产学研对接痛点堵点,各地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培育服务人才等方式,助力科技成果加速走向市场。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升级,经济要高质量发展,都要靠自主创新。让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关键在培养青年科技人才,要看到科技成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推动力,人才培养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既把握科技成果涉及多个领域,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具有多样性、实践性、创新性、持续性,培养具有创新实践精神、前瞻性思维能力和专业知识背景的高层次、复合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撑。
“稻菽千重,育于苗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就要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结合点,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要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做好学科专业设置,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深化产学研融合,让人才在“卡脖子”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培养锻炼,成为打破“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力量。
发展不能止步,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关键在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挺膺担当,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不仅需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最初一公里”,也需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最后一公里”,要营造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鼓劲,激励创新创造,也要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人才评价体系,让青年科技人才分享科技创新红利,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和产业发展潜能。(蒲德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