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妹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从《黑神话:悟空》的强势出圈到《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神话,“文化出海”话题热度居高不下。当代表委员们热议如何更好地推动文化出海时,文化产业规模连续20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广东,正以“文化+”的实践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极具启示性的“广东方案”。
首先是“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近年来,枫叶互动推出ReelShort短剧APP,在海外掀起短剧热潮;《雄狮少年》《熊出没》等粤产动画电影出圈又出海,成为现象级IP;三七互娱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超过120款移动游戏,稳居中国出海游戏厂商第一梯队……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广东文化出海新引擎,背后离不开科技赋能。道理很简单:仿真高清的动漫、游戏场景离不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而科技创新正是广东的重要优势之一。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广东文化科技的融合投资额增长了2倍,文化制造研发人员从业人数占全部制造的比重达22%,居全国首位,文化产业的科技属性可见一斑。在科技赋能下,广东文化产业出海成潮,向数字化、智能化和价值链高端化不断延伸。
其次是“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广东文化出海发展至今,已经从单一产品出海发展到产业链出海。远的不说,今年年初《哪吒之魔童闹海》周边产品一“吒”难求时,东莞潮玩企业依靠高效的全链条协同作战模式,稳稳地将票房热度转化为订单厚度。不仅如此,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具有市场化、国际化基因的广东企业开始探索IP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比如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等本土IP的成功打造,成功带动文创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形成了文化、制造与技术相互赋能的新文化产业形态,也推动了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可以说,产品“制造”和文化“智造”相互赋能,共同推动广东文化产业迈向更高水平,为文化出海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再就是“文化+生态”的系统构建。文化出海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的输出,更是一个生态系统建设的过程。长期以来,广东对文化产业高度重视,灵活的体制机制、市场一体化建设和相配套的有关政策打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卡点和堵点,为文化出海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借助深圳文博会等国家级平台,广东形成了较完备的文化产品出口体系,出口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强文化科技集团与伊朗共建“方特卡通动漫园”项目,酷狗音乐面向印尼、越南等开启数字版权出海业务……这种生态系统不仅提升了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乘长风,破万里浪。广东文化出海的实践表明,文化的力量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融合。未来,面对文化差异、市场需求以及国际品牌竞争等挑战,如何将“广东方案”转化为可持续的全球文化影响力,一系列“文化+”探索仍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