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坚持需求导向,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智能家居、自动驾驶、个性化医疗……人工智能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更多的新机遇、新挑战。时代考卷常新,要更好地作答,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关键要素,要更好地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就需要面向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人才支撑。人工智能时代对教育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要培养人才成为智能技术的主人和智能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既要立足国家发展高度,以大视野、大思维来谋划青年人才培养,也要聚焦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存在的人才缺口,有针对性培养,夯实人工智能的人才基础。
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人工智能作为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引擎,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做好青年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不仅优化区域布局,加大中西部投入力度,也要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构建新质学科集群,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在培养青年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中,还需要了解青年人才的成长背景、知识储备与研究方向,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因人制宜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优势特长,让他们紧跟实地步伐,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在各自的擅长的领域大显身手、各显神通,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作为。
注重实践锻炼,助力人才敢想能为。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要让青年人才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既要点燃青年人才创新的“思想火花”,也要提升青年人才实践能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驱动。将教育、科技、人才贯通融合,提升青年人才的实践能力,是培养人工智能领域拔尖创新青年人才的关键。猛将必发于卒伍。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青年人才,既要注重理论上的学习,也要注重实践上的锻炼,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创新创造能力,让青年人才不仅敢想敢说,更能敢于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之中,有更多的新发现、新突破,为“人工智能+”注入更多的新活力、新动力。(王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