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李红 发表时间:2025-11-20 15:30
金羊评论  作者:李红  2025-11-20
体育必将成为民族复兴路上的重要支撑,让健康中国的蓝图更加清晰,让新时代的中国风采更加昂扬。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统筹推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为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锚定方向。当前,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粤港澳大湾区如火如荼进行,这场首次由三地联合承办的体育盛会,以“全民全运、全运惠民”为理念,既展现了竞技体育的巅峰对决,更铺展了全民健身的生动图景,成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鲜活实践。

体育强国的根基在群众体育,全运会正成为激活全民运动热情的“催化剂”。“要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本届全运会深刻践行这一理念,群众赛事规模持续扩大,设置23个大项166个小项,涵盖乒乓球、羽毛球等大众喜闻乐见的项目,吸引约1.1万名群众运动员参赛,上百万人参与基层选拔,“周周有比赛”的场景蔚然成风。从广东云浮体育中心里慢跑的市民、跳绳的亲子,到香港维多利亚公园沙滩排球体验区的参与者,再到澳门社区同乐日里的健身群众,全运会的激情已从赛场蔓延到街头巷尾。背后是公共体育服务的持续升级:全国体育场地增至484.17万个,人均场地面积达3.0平方米,“15分钟健身圈”加速覆盖,广州利用“金角银边”新增百余社区体育公园,澳门通过跨境便利措施让居民轻松观赛,这些变化让群众“想健身、能健身、健好身”的愿望逐步实现 。

竞技体育的突破是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全运会搭建起人才培养与精神传承的“大舞台”。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盛会,全运会既是奥运健儿的“选拔赛”,更是体育人才的“储才库”。赛场上,36岁的苏炳添调整接力位置坚守赛场,34岁的施廷懋带伤出战后拥抱新人,老将们用坚守诠释体育精神;18岁的张展硕三日夺三金破纪录,11岁的曹诗祺征战滑板赛场,13岁的于子迪刷新亚洲纪录,小将们用活力续写中国体育新篇。这种“老带新、新促老”的良性互动,正是我国体育人才梯队建设的缩影,也让中华体育精神在薪火相传中焕发新活力。“十四五”时期我国斩获519个世界冠军、创68次世界纪录,巴黎奥运会实现境外参赛最佳战绩,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全运会构建的科学培养体系,更彰显了中国竞技体育的深厚底蕴与强劲实力 。

体育强国建设离不开产业赋能与区域协同,全运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届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联合举办,既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生动实践,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鲜活注脚 。三地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则机制衔接协同,让体育资源高效整合,“体育+文旅”“体育+科技”融合发展,带动“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新风尚。广东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7000亿元,智能体育赛道持续领跑;大湾区借助全运会契机完善跨境交通,优化赛事服务,让体育成为区域融合的纽带。从体育用品制造到赛事运营服务,从智慧健身设施到运动康复产业,体育产业正以年均10.3%的增速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关乎人民幸福、民族未来。第十五届全运会的火热举办,让我们看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丰硕成果,感受到中华体育精神的强大感召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既要持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让运动成为生活方式;也要深耕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在国际赛场续写辉煌;更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体育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潮涌大湾区,全运向未来。当体育精神融入民族血脉,当健身理念深植全民心中,亿万人民将以更加强健的体魄、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久久为功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必将成为民族复兴路上的重要支撑,让健康中国的蓝图更加清晰,让新时代的中国风采更加昂扬。(金羊网 文/李红)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