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以下简称“大湾区文投会”)在广州黄埔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幕。当 300 家企业与百余家投资机构围坐洽谈,2025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的火热场景,正是文化产业投资 “向南看” 的生动注脚。这场落户广州黄埔的行业盛会,不仅用实打实的数据印证了大湾区的产业底气,更以精准的资源对接、清晰的趋势指引,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书写了携手合作 “向前走” 的时代篇章。
文化产业投资 “向南看”,绝非偶然,而是产业生态厚积薄发的必然选择。广东文化产业营收连续 22 年居全国首位,2024 年突破 3 万亿元大关,占全国六分之一的规模体量,构筑起坚实的产业基座。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片沃土既孕育了 11891 家规上文化企业、超 3000 家文娱创业企业的庞大群体,也诞生了《黑神话:悟空》《雄狮少年》等现象级 IP,形成了从内容创作到智能制造、从本土扎根到全球出海的完整产业链。数智技术的深度赋能更让湾区优势如虎添翼,2200 亿元规模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带动 9786 亿元的文化新业态营收高速增长,使文化 “智” 造、数字创意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与此同时,覆盖六大领域的政策红利、10 余支文化产业基金构建的投融资体系,以及连续 23 年领跑全国的电影票房、占全国 27.4% 的演出市场份额,共同织就了一张 “政策有支持、产业有基础、资本有活力、市场有需求” 的优质生态网络,让 “向南看” 成为投资机构的理性抉择。
如果说 “向南看” 是对湾区产业实力的认可,那么 “向前走” 则彰显了文投会作为合作平台的核心价值。本届大会交出的亮眼答卷,印证了其在资源对接中的高效能:前两届大会路演项目近半数成功融资,实际融资金额累计超 95 亿元,智谱华章、杰森动漫等企业通过大会平台实现估值数倍增长。这种高转化率的背后,是平台对 “促交易、重创新、保增值” 理念的坚守。大会精准归集文化科技融合、新型文化消费等热门赛道,让海通创意等投资机构高效发掘优质项目;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场景应用,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IP 的创新表达,让创新力量成为投资主旋律;通过发布产业投资趋势报告,为企业指明 “投内容、投技术、投平台” 的发展方向,助力企业实现价值跃升。更重要的是,大会推动政府、企业、资本三方联动,广州地区文化产业园区组团参会搭建起服务桥梁,大湾区多层次投融资体系为项目落地保驾护航,这种协同效应正加速产业资源优化配置,让合作从 “意向” 变为 “实景”。
在大湾区文化产业的版图中,广州的亮眼表现成为 “向前走” 的重要引擎。前三季度 4776.3 亿元的规上文化产业营收、14.3% 的文化新业态增速,彰显了这座城市的产业活力。从 “电竞 + 城市文化” 模式的探索,引进 BLG 战队、落地国际电竞赛事,到 “文旅体一证通” 改革撬动 “首演经济”,吸引众多艺人将广州作为巡演首站;从培育《燕食记》等影视项目、集聚全省近 45% 的影视持证机构,到创新 “潮玩 + 非遗” 模式,让 “广州礼物” 销售额突破 1653 万元,广州在细分赛道的持续突破,为大湾区文化产业注入多元动能。而黄埔区作为大会举办地,更以 13% 的文化企业营收增速、四大游戏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成为产业升级的 “强磁场”,加速推动 “数智影视港”“广州游戏谷” 等平台建设,为湾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展望未来,文化产业投资的 “向南看” 热潮仍将持续,携手合作的 “向前走” 之路也必将越走越宽。大湾区凭借九大产业优势,正成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策源地、文化出海的前沿阵地、投融资活跃的价值高地。随着 “投内容、投技术、投平台” 趋势的深化,文化服务业、数字创意生产等重点板块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而大湾区文投会作为连接产业与资本的关键纽带,未来若能进一步强化跨区域协同、深化产学研融合、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必将助力大湾区打造世界级文化产业集群。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大湾区正以开放之姿汇聚全球资源,以创新之力驱动产业升级,让文化产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书写出更加璀璨的合作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