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担当破局,向平庸说“不”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晋侑 发表时间:2025-11-26 17:27
金羊评论  作者:晋侑  2025-11-26
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书写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合格答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提出:“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和整体活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冲在前、干劲足、作表率。但也有个别人错把“平安”当“平庸”,为了“不出事”宁愿“不作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敢担当、有作为是党员干部的鲜明底色,是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改革攻坚的深水区、发展转型的关键期,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越是在困难重重的时候,越是需要党员干部敢于直面矛盾、勇于破解难题,拒绝平庸,扛起应尽职责,在担当中淬炼本领,在破局中积累经验,才能跳出平庸的舒适区,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书写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合格答卷。

撑腰鼓劲,增强敢担当的勇气。“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担当精神直接关系到政策落地的成效、民生福祉的温度。干事创业难免会遇到未知挑战,出现探索性失误在所难免,要呵护党员干部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的勇气,就需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既避免“怕出错、怕担责”的保守心态, 敢放开手脚干事,又为干事担当、锐意改革的干部划定“安全区”,让干部能够放下思想包袱,以“闯”的勇气、“试”的魄力投身工作。为干部撑腰鼓劲,不是纵容犯错,而是鼓励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大胆探索,方能让实干之风蔚然成风。

教育培训,锤炼敢担当能力。“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担当不仅是一种精神态度,更是一种需要通过教育培训不断锤炼的实践能力。党员干部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逐步锤炼而成。各地各部门聚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既要通过专题讲座、集中研讨、线上学习等多种形式,让党员干部在多种模式中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也要聚焦实践短板,针对性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帮助干部弥补能力弱项、填补知识空白。党员干部要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方能真正的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强化考核激励,积蓄敢担当后劲。担当不是一时之举,而是久久为功的坚持。积蓄担当后劲,既需要用好考核“指挥棒”,也需要榜样的引领与精神的传承,让担当精神在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中接力传递。强化考核激励,要构建科学精准的考核体系,让担当看得见、被认可,也要将考核结果与激励举措紧密相连,让担当者得实惠、受重用,形成“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的鲜明导向。同时,善于挖掘典型榜样事迹,用一个个鲜活故事来引导党员干部,让他们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热情,以昂扬斗志投身到工作之中,以持续的担当为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担当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念与脚踏实地的行动。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之中,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敢于迎难而上,在担当中淬炼成长,在实干中成就不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晋侑)


编辑:杨浩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