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十五五”规划建议描绘了“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的愿景,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坚持下好“绣花功夫”,在引育用留各环节精雕细琢,方能让人才引得进、育得出、用得好、留得住,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各尽其能。
绣花先识纹,引才当精准。盲目跟风引才、脱离实际施策,往往导致人才与发展需求错位,既浪费资源又挫伤积极性。欠发达地区打破引才困局,更需摒弃广撒网思维,以精准画像破除供需壁垒。要像绣娘辨识丝线纹理般,摸清产业发展的技术缺口、重点领域的人才痛点,通过动态调研建立需求清单,让引才目标更清晰。引才不必拘泥一格,既要有靶向招引紧缺人才的硬举措,也要有柔性汇聚智力资源的巧办法,既看重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也珍视青年人才的成长潜力,让每一份人才引进都贴合发展脉搏,每一类人才都能找到用武之地。
绣花需笃行,育才要深耕。人才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速成工程,而是久久为功的系统打磨。若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或培育内容与实践脱节,只会造就纸上谈兵的“空架子”人才。下好育才绣花功,要立足产业需求精准滴灌,构建实战型培育体系,将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指南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联动,让人才在实践中淬炼本领,在攻关中增长才干。要打破论资排辈的桎梏,不唯出身、不唯学历,为青年人才搭建成长阶梯,通过专家引领、师徒传承等模式,让各类人才在适合的赛道上稳步成长,实现需有所学、学有所用、用有所成。
绣花重章法,用才贵得法。引才育才的最终目的,在于让人才各展其长、建功立业。若引而不用、用非所长,即便人才云集也难成发展合力,如同绣品针法紊乱难成佳作。用才的绣花功夫,体现在人岗相适的精准匹配上,要遵循事业为上原则,让科研人才聚焦攻关前沿,让管理人才深耕治理一线,让技能人才立足生产岗位。要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为人才压担子、铺路子、架梯子,鼓励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造,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让各类人才的智慧活力充分涌流。
绣花暖人心,留才靠温度。留住人才比引进人才更需功力,政策优惠的吸引力终究有限,舒心安心的环境才是长久之策。若只重引才的政策噱头,忽视留才的服务细节,难免让人才“身在曹营心在汉”。许多地区的实践证明,人才是否愿意扎根,不仅看发展平台,更看生活温度。留才的绣花功夫,藏在住房保障的贴心举措里,躲在子女教育的务实支持中,体现在医疗服务的绿色通道上。要把人才的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构建全方位、精准化的服务体系,用制度保障消除后顾之忧,用尊重包容营造浓厚氛围。让人才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在干事创业中收获成就感,在安居乐业中增强归属感,才能让人才心甘情愿扎下根、留下来。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旺则发展旺。“十五五”时期的发展征程上,人才优势是最需培育、最有潜力的优势。做好人才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与匠心,在精准引才上做文章,在精心育才上求实效,在精细用才上挖潜力,在温馨留才上见真章,方能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蔚然成风。让各类人才在新时代的沃土上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必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