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式松弛感”,让中国体育“赢在从容”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王同文 许华凌 发表时间:2025-11-12 12:30
金羊评论  作者:王同文 许华凌  2025-11-12
在高压的竞技环境中,“广式松弛感”正成为突破极限的关键力量。

11月6日下午,广东队跳水选手谢思埸、黄博文在十五运会男子双人3米板比赛中脚踩拖鞋入场,以“广式松弛感”引发关注并夺冠。自带“广式松弛感”吸睛无数,网友:“拖鞋穿得越随意,跳水跳得越霸气!”“别人在卷装备,广东队在卷心态。”

最佳竞技状态是每一位运动员都渴望和追求的一种参赛心理状态,也是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和创造优异成绩的最佳保证。情绪的最佳状态表现为运动员有高昂而稳定的竞争状态,感到精神振奋,无紧张焦虑感。面对紧张情境时,相对平和、从容不迫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特质并非懈怠,而是一种张弛有度的智慧,能让运动员在高压下保持冷静,发挥出最佳水平。

高水平的体育竞技,不仅是体能与技术的较量,更是心态与智慧的博弈。在高压的竞技环境中,“广式松弛感”正成为突破极限的关键力量。这种松弛感并非散漫轻狂,而是融合务实智慧、豁达心态与科学节奏的竞技哲学,帮助运动员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与沉着,发挥出超越常人的水平。

广东文化中的“务实”与“豁达”,为“广式松弛感”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岭南人自古以“识得变通”为生存智慧,这种特质在体育竞技中转化为灵活多变的战术思维。例如,广东乒乓球选手常以细腻的手感和多变的线路取胜,面对强敌时,他们不会机械执行既定战术,而是根据对手的弱点即时调整,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正是松弛感在技术层面的体现。适度的松弛感能让运动员保持动作的流畅性,而过度紧张则往往会导致动作变形。“广式松弛感”建立在长期训练形成的自信基础上的“心理韧性”,其核心是科学训练与心理管理的完美结合。

在全球体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广式松弛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案。它不同于西方体育的“狼性文化”,而是强调通过智慧与心态取胜;也不同于传统体育的“苦行僧”模式,而是注重科学性与可持续性。这种松弛感,让广东运动员在亚运会、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中屡创佳绩,促使体育比赛从“追求金牌”向“享受竞技”转变。

现实生活中,人们追求松弛感,其实是对不焦虑、不纠结、更自然的理想生活表达。这场比赛后,“广式松弛感”彻底出圈。网友们开始玩梗:“建议其他队伍也开发专属装备,比如山东队带煎饼卷大葱,四川队端着火锅上场……”虽然只是调侃,但背后折射的是大众对体育精神的全新理解:既要全力以赴争金牌,也要享受比赛过程。足够强大的比赛实力的背后,是强大的心理实力做支撑。

在体育竞技的激烈角逐中,“广式松弛感”如同一股清流,为运动员提供了独特的心理优势。这种松弛感不是松懈,而是建立在扎实基本功和丰富经验之上的自信与从容,它让运动员在高压下保持冷静,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在成功时保持谦逊,在享受竞技中走向胜利。在未来的体育竞技中,“广式松弛感”或将成为突破极限的密钥,让世界见证中国体育在从容不迫、自信坚毅中攀登巅峰的独特力量。(王同文 许华凌)

编辑:潘海辉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