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脚向母,挑战了最基本的人伦底线 | 街谈巷议

来源:羊城晚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李丽 发表时间:2025-11-12 19:49
羊城晚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李丽  2025-11-12

11月12日,常州市公安局武进分局发布了一则警情通报。因琐事发生口角,杨某中对92岁的老母亲实施殴打。视频中该男子对着年迈老人扇耳光、揪头发、大力推搡。目前杨某中已被警方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百善孝为先,这是每个中国人自小便熟知的道理,更是刻在中华民族基因里的道德共识。父母对孩子的托举几乎耗尽一生心血。而孝道,便是对这份养育之恩最朴素的回应。古有子路负米百里、黄香九岁温衾,今有入选“中国好人榜”的农妇赵君芳,独力守护家中年迈的父母公婆,用二十多年的青春换来老人们的安稳晚年。相比之下,视频中男子的暴行,不仅违背了慈乌反哺、羔羊跪乳的人性本能,更将最基本的人伦底线狠狠踩在脚下,何其冷血,何其悖逆!

百善孝为先 视觉中国供图

孝道之重,实非一家之事,背后还藏着关乎社会秩序与文化传承的深层逻辑。孝是家庭和睦的纽带,更是社会安定的基石。它从家庭这个社会最小单位出发,最终形成人人都“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的行为模式。简而言之,对父母的敬畏与责任,会自然地转化为对他人的友善、对社会的担当。反之,若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能肆意伤害,又何谈对他人守信、对社会尽责?人们对该事件的强烈谴责,正是因为其行为不仅撕碎了家庭本该有的温情,更冲击了整个社会公序良俗的根基。

当然,孝道从不是僵化的教条,而应是发自内心的感恩;它也绝非单向的付出,而应是代际间的温情传递。“埋儿奉母”式的愚孝糟粕自然早该抛弃,但“敬老爱亲”的核心却从未过时。在物质丰裕的当下,尽孝不必如“卧冰求鲤”般极端,多些耐心的倾听、真心的陪伴,哪怕只是饭桌上的一句闲聊、病床前的一次问候、争执时的一次退让,都是对父母最好的慰藉。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施暴者已被依法追责,老人也由其他直系亲属照顾看护。希望这一反面典型能够让人们重新审视孝道作为社会文明底色的重要性,让孝道真正融入日常,成为每个人的行为自觉。

来源 | 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

文字 | 李丽

编辑:束孟卿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