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同心”谱新篇,开启融合发展新征程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苗瑞祥 发表时间:2025-11-10 16:56
金羊评论  作者:苗瑞祥  2025-11-10
十五运会以其独特的三地合办模式、前沿的科技应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11月9日晚在广东省广州市隆重举行。“全运首创”破题,三地合办彰显制度创新伟力。当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圣火在广州点燃,这场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体育盛会,以“同根、同心、同梦”为主题,书写下中国体育史上的崭新篇章。三地合办全运会,绝非简单的场地拼接,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打破行政壁垒,构建起跨区域协同的典范。从赛事筹备到资源调配,从服务保障到文化融合,三地以全运会为纽带,将“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公路自行车赛以港珠澳大桥为赛道,选手六次“无感通关”的背后,是海关、边检、交通等多部门的无缝对接,是“软联通”与“硬联通”的深度融合……创新模式,为大型国际赛事提供了中国方案,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智慧与魄力。

“科技赋能”提质,智慧赛事展现中国式现代化魅力。十五运会的赛场,既是运动员竞技的舞台,也是科技应用的秀场。从选手“无感通关”的便捷体验,到赛事转播的8K超高清呈现,从智能安防的全方位覆盖,到观众服务的个性化定制,科技元素贯穿赛事全链条。以港珠澳大桥为背景的公路自行车赛,通过5G+AI技术实现三地赛道的实时联动,让观众仿佛置身流动的风景线;开幕式上,裸眼3D、全息投影等前沿技术,将岭南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营造出沉浸式的视听盛宴……创新应用,提升的是赛事品质,更以体育为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国在数字时代的领先优势,为全球大型赛事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文化共鸣”聚力,主题曲唱响三地情感认同。当主题曲《天海一心》的空灵旋律在开幕式上响起,粤港澳三地的文化认同感如潮水般涌动。这首歌以海洋为意象,将珠江的浪花、维多利亚港的波光、濠江的涟漪融为一体,用音乐的语言诠释“一国两制”下三地的血脉相连。赛场上,观众挥舞着国旗、区旗,为内地选手呐喊,也为港澳健儿助威;赛场外,三地青少年通过全运会主题夏令营、体育文化交流等活动,增进相互理解。这种超越地域的文化共鸣,正是全运会作为国家盛会的深层价值,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凝聚民族精神、促进心灵相通的桥梁。当港澳市民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全运,他们见证的不仅是体育盛事,更是大湾区从“物理融合”向“心灵融合”的跨越。

“全球视野”拓展,从全运到奥运的中国叙事升级。十五运会开幕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奥运版权长期协议,这一巧合蕴含着深意。从服务国内区域协同到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中国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全运会期间,总台运用“5G+4K/8K+AI”技术,实现多地赛场的实时联动转播,为全球观众呈现一场场视觉盛宴;而即将到来的奥运会转播,更将依托中国技术标准,向世界讲述中国体育故事。这种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折射出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当全运会的创新实践与奥运会的国际舞台相遇,中国体育实力尽显。在全球化时代,体育可以成为超越分歧、增进理解的通用语言。

共襄盛举,燃动湾区。十五运会以其独特的三地合办模式、前沿的科技应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脚。当圣火在粤港澳大湾区燃烧,其照亮的不仅是体育赛场,更是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中国形象。这场体育盛会终将落幕,但其所激发的团结精神、创新活力与文化自信,必将在大湾区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苗瑞祥)

编辑:潘海辉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