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珠江观全运,文创美学“粤”人心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李红军 发表时间:2025-11-14 15:33
金羊评论  作者:李红军  2025-11-14
岭南文创的“出圈”,始于对地域美学元素的精准提炼与创造性转化。

珠江潮起,木棉燃红。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鳌鱼腾空的雄姿、木棉绽放的盛景与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的萌态相映成趣,水舞台与“喜乐包”等创意设计巧夺天工,一场浸润岭南美学的文化盛宴惊艳全网。当全运激情与地域文脉相遇,文创产品成为承载这份热爱的最佳载体——盲盒限购上架秒空,跨市驱车扫货成潮,排队数小时抢购成景,十五运会正以强大的文化穿透力,让岭南文创从赛场走向市场,从文化符号变为消费热潮,书写着一场传统与现代共生、体育与美学交融的文化新篇。

岭南文创的“出圈”,始于对地域美学元素的精准提炼与创造性转化。开幕式上的每一处视觉符号,都是文创产品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木棉作为广州“市花”,自古便是岭南风骨的象征,花开似火、落英如霞的意象,被巧妙融入书签、徽章、丝巾等文创设计中,让“英雄花”的精神内核以可触摸、可佩戴的形式走进生活;吉祥物“喜洋洋”以岭南剪纸艺术为原型,圆眼笑眉间透着广府人的乐观豁达,“乐融融”则融合龙舟文化与现代卡通审美,将岭南人“敢为人先”的龙舟精神具象化,两款形象不仅成为开幕式上的萌宠,更衍生出玩偶、钥匙扣、抱枕等数十种纪念品,成为老少咸宜的收藏佳品。

“喜乐包”,创意设计的跨界表达。“喜乐包”谐音“喜乐落袋”,将广府民俗中的吉祥寓意与现代箱包设计结合,简约造型中暗藏木棉纹样与全运标识,既实用又具纪念意义,一经推出便成为观众争相抢购的“爆款”;水舞台的意象则被转化为水晶摆件、玻璃镇纸等文创,以光影折射再现珠江潮涌的灵动之美,让开幕式上的视觉震撼延续为日常审美体验。这些文创产品跳出了传统体育纪念品的单一模式,以“美学+实用”的双重属性,让岭南文化从抽象符号变为可感知、可使用的生活美学。

十五运文创的丰富多彩,还体现在对岭南文化谱系的全景式呈现。广绣的细腻针脚、潮雕的精雕细琢、石湾陶的古朴厚重、榄雕的微缩乾坤……这些流传千年的非遗技艺,在全运文创中焕发新生。广绣文创披肩以金银线勾勒全运圣火与木棉花海,一针一线间尽显“百鸟朝凤”般的精湛工艺;石湾陶制的“喜洋洋”摆件,将卡通形象与陶土的温润质感结合,既有传统陶艺的朴拙,又有现代设计的灵动;榄雕艺人则在方寸榄核上雕刻出全运场馆、龙舟竞渡等场景,让“指尖上的非遗”成为可珍藏的文化信物。

文创市场的消费热潮,本质上是文化自信的集中释放。当观众为一款盲盒争分夺秒,为一件文创驱车跨市,背后是对岭南文化的深度认同与热爱。十五运为这种热爱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文化消费从“小众爱好”变为“大众潮流”。数据显示,全运文创上线以来,多款产品销量破万,其中盲盒系列更是多次售罄,二手平台价格翻倍仍供不应求。这种热度不仅体现在产品销量上,更体现在文化传播上——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分享文创收藏,在生活中使用文创产品,无形中成为岭南文化的传播者,让“木棉红”“龙舟情”通过一个个小小的文创产品,走向全国,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体育与文化的双向赋能,让全运文创拥有了持久的生命力。体育赛事的时效性往往短暂,但文化的影响力却可以永恒。十五运文创没有局限于“赛事纪念品”的定位,而是以“文化IP”的思维进行运营,通过持续推出新品、开展线下体验活动、与本土品牌跨界合作等方式,不断延长文化价值链。

潮涌珠江,文脉绵延。十五运会文创热潮的背后,是岭南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体育赛事与地域文化的完美融合,是文化自信在消费市场的生动体现。从开幕式上的美学惊艳到文创市场的消费热潮,从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到现代设计的时尚表达,十五运文创正以独特的魅力,让岭南文化突破地域界限,走向全国舞台。未来,随着文化与体育、科技、商业的深度融合,岭南文创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更多人感受珠江之畔的文化魅力,读懂这座城市的精神密码。(金羊网 文/李红军)

编辑:李芷涵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