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党员干部要以细行律身,自己过过“紧”日子,才能更好地立足岗位、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过“紧”日子,不只是响应“厉行勤俭节约”的号召,而是要把这个“紧”字贯穿到各个方面,念在口中、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思想要绷紧一根“弦”,把“全心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扛在肩上。有些党员干部思想懈怠,不重视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得不深不细,也很少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调研走访,对自己的角色身份认知不清晰,把“官”地位子摆的高高的,一点都不接“地气”,长此以往,信念滑坡、初心蒙尘,工作就出了问题。“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所以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化理论学习,上好“思政课”,脑子里时刻绷紧一根“弦”,要有一种“理论恐慌”,深刻认识理论学习对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始终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的百年历史,传承共产党人那一份“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的坚持,自觉扛起新的历史机遇下“为人民服务”的重担。
作风要拉紧一条“线”,把“两袖清风存正气”的标准放在心中。“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衡量一名党员干部“做官”做得成功与否,不是看他仕途走得有多远、官帽戴得有多大,也绝不是看他钱包有多鼓,而是看他是否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是否以“两袖清风”涵养一身浩然正气。每位党员干部都要树立廉洁自律的“底线思维”,怀律已之心,修为官之德,算好政治账、经济账、感情账,绝不揽权、滥权,不搞权力寻租、权力置换那一套违纪违法的事,把原则底线放在心中,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审慎用权,做到用权为民、让利于民。
干事要抓紧一个“点”,把“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干劲化成行动。善说不如善做,善始不如善终,干事最重要的就是把工作落到实处、干出实效。党员干部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最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到群众中间,开展好走访调研工作,解答群众的疑难问题,收集群众的利益诉求,工作中绝不阳奉阴违、表里不一,遇到问题不回避、不推诿,做事不搞变通、不打折扣,本着“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的原则,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确保取得的成果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冷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