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评论
□杨帅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既与“十四五”规划一脉相承,又在准确把握未来五年发展大势的基础上部署了战略任务,对于我们继续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十四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经济在“量”上接连跨越新关口、在“质”上持续实现新突破。我国经济总量今年有望达到140万亿元,2025年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稳居世界第二;单位GDP能耗4年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国产大飞机C919翱翔蓝天,“天宫”“嫦娥”等大国重器惊艳世界,中国站上一个又一个创新制高点……透过“十四五”时期沉甸甸的成绩单,更能感受到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实现高质量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坚守。谋划部署“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会把“坚持高质量发展”明确为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把“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放在主要目标的首位。当前,无论是破解仍然突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是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都要求我们必须继续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循道而行,方能致远。面向“十五五”乃至更长时间,坚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让我们在新征程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突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好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稳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擘画了我国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新征程上,我们要按照全会部署要求,踔厉奋发、团结一心、笃行不怠,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