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应;群众关心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和推进什么。党员干部当始终坚持“改革为民”的价值旨归和目标取向,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人民,以改革“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更不是“雷声大雨点小”,是要通过“时时有回应”的行动,用关心、服务和成效向人民群众交卷。
用“暖心”拒绝“寒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小事办好了,民心就温暖了。人民群众身边,都是一些生产和生活的琐事、小事、急事、难事,当然,人民群众要靠着双手去奋斗出幸福,作为人民的服务员和勤务兵,党员干部也应该要时时刻刻在群众身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群众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为人民服务。群众的幸福感,更多的来自于身边的“小确幸”,最是“小事”暖民心,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家事,把群众的难事当成心事,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纪。
用“回应”代替“沉默”。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建立“你说我办、你点我检、你惑我解”等机制,通过“接诉即办”等平台,构建“群众吹哨、政府接单、部门报到”的服务机制,实施收件-交办、评价闭环管理,确保每一件事情有人办,力争把每一件实事都办到群众心坎上。不轻易对群众说不,坚持换位思考,第一时间回应群众的呼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应民声。
用“成绩”填满“空白”。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真情。不翼而飞的井盖,歪歪倒倒的行道树,让每一个安全问题被重视、被处理;公园的饮用水源,利用边角料地建起来的口袋公园,滨江路上的健康步道,一件件关乎人民群众生活的小事情办好了,这样的一些细枝末节和细微之处,能够积累和沉淀下来人民群众满满的幸福感。
大事连着民生,小事连着民心,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心上事”当作“上心事”,才能切实解决困扰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迈开步子、甩开膀子、沉下身子,把群众诉求当成“考卷”,始终跟群众“双向通话”,与群众一起找问题、想办法、解难题,向人民交出一份高质量的民生服务答卷。(雷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