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奔涌不息,百年大党气象万千。党史如同一部厚重的精神典籍,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从南湖红船到复兴巨轮的奋斗足迹,凝结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智慧勇气,更蕴含着“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奋进密码。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学习党史不仅是回望来路的必修课,更是照亮前行路的指明灯。唯有深挖党史“富矿”,方能将历史伟力转化为接续奋斗的强大动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章。
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征程。百年党史是一部信仰铸就的壮丽史诗。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挺直精神脊梁。面对白色恐怖的围剿,他们以“砍头不要紧”的慷慨赴死诠释忠诚;置身建设征程的艰险,他们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开辟道路;遭遇改革深水的激流,他们凭“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破浪前行。这种信仰不是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自觉。
新时代的奋斗者,尤需从党史中补足精神之钙。面对世界百年变局的惊涛骇浪,唯有筑牢信仰根基,才能在风险挑战前保持战略定力。而学习党史,正是要锻造“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政治品格,让信仰之光照亮民族复兴的漫漫征途。
以为民情怀滋养奋斗底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史的字里行间跃动着“人民至上”的永恒旋律。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的民心所向,还是脱贫攻坚战中“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无论是抗疫斗争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铿锵宣言,还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为民情怀,无不彰显着共产党人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联系。
为民情怀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生动实践。学习党史,就要读懂“半条被子”背后的鱼水深情,领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传承“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新时代的奋斗者,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群众急难愁盼作为施政所向,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靶向发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奋斗才能凝聚民心,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以自我革命锻造奋斗筋骨。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淬炼史。从八七会议纠错定向到遵义会议拨正航向,从延安整风统一思想到改革开放破除积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祛疴治乱,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永葆生机。新征程上,自我革命精神是抵御风险挑战的“压舱石”。面对“围猎”与“被围猎”的交织考验,更需筑牢“不能腐”的制度防线,涵养“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为奋斗征程提供根本保证。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党史学习绝非简单的知识复读,而是要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校准坐标、凝聚共识。当我们将党史中的信仰力量转化为攻坚克难的锐气,将为民情怀升华为履职尽责的担当,将创新基因注入改革发展的血脉,将自我革命精神熔铸为永葆本色的铠甲,便能汇聚起万众一心的奋斗伟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画卷中留下属于新时代的浓墨重彩。(鲍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