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广东省统计局最新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17698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经济总量继续稳居全国首位。
当10.517698万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从广东省统计局发布,这个连续领跑全国的经济大省再次用扎实表现诠释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内涵。2025年前三季度,广东以4.1%的同比增长速度,在10万亿级体量基础上实现稳步攀升,不仅巩固了全国经济第一极的地位,更通过农业稳、工业进、服务业优的协同发展格局,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强韧性。
经济大盘的稳固,始于农业基本盘的坚实托底。作为人口大省,广东始终将粮食安全与农产品供给置于优先位置,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9%,增速较上半年再提0.2个百分点。这一增长背后,是“粤强种芯”“粤强农装”工程的持续发力,是10个千亿元级、20个百亿元级农业产业集群的培育成效,更是现代化海洋牧场等新型农业形态的加速发展。从田间地头的优质粮源到预制菜车间的产业延伸,广东用农业的稳定增长筑牢了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为后续产业升级提供了充足底气。
工业经济的“稳中有升”,成为10万亿级GDP的核心支撑。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较1-8月大幅提升1.3个百分点,这一看似温和的增速背后,藏着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的深刻变革。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5%,汽车制造业增长8.2%,六大重点行业共同构成工业增长的“稳定器”。更值得关注的是,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以5.4%、6.4%的增速领跑,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5.5%和33.8%,过半的产业占比印证了广东制造业“向新攀高”的坚定步伐,也呼应了《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中培育新兴产业的战略布局。
服务业的引领升级,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能。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与农业增速形成呼应,共同推动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均衡。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服务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配套环节”,而是成为创新要素集聚的核心载体。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投资暴增81.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3.5%,这些数据背后,是粤港澳大湾区数字产业生态的持续完善,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协同,更彰显了广东在全国服务业创新版图中的引领地位。
发展的温度,最终体现在民生福祉的改善上。10万亿级GDP的含金量,既藏在产业升级的密码里,更写在百姓的生活账本中。前三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842元,名义增长4.4%,实际增长4.7%,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的背后,是就业岗位的稳定供给与收入分配的持续优化。与此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3%且降幅逐月收窄,9月已收窄至-0.1%,温和可控的物价水平与家电、通讯器材等消费品类的两位数增长形成呼应。
透过数据表象,更能看清广东经济的转型定力。放弃低效粗放的投资领域,聚焦设备更新、科技创新等关键环节,广东用结构性调整的“减法”换来了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加法”,为长远发展积蓄了核心动能。
这份10.5万亿的成绩单,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效应的集中释放,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阶段成果,更是“制造业立省、科技创新强省”战略的生动实践。当前,广东正通过30个省级中试平台建设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通过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赛道布局抢占未来先机,这些举措必将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经济大省的先行之路,从来都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广东前三季度的经济表现证明,只要牢牢把握产业升级主线、坚守民生为本初心、保持转型攻坚定力,就能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稳中有进。站在10万亿新起点上,这个始终走在前列的经济大省,必将以更均衡的结构、更创新的动能、更扎实的民生,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广东经验”。(李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