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历史充分证明,心系人民鱼得水,脱离人民树断根。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厚植“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
坚持人民至上,要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高度。“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系列重要论断和要求,集中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和执政理念。天大地大,人民最大。我们的一切决策和一切工作都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追求。事实告诉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人民至上,要有厚植为民的感情温度。“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这些重要思想观点要求我们,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要解决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维系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纽带,要求党员们要“沉下去”“接地气”“优服务”。实践表明,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就要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多往人民群众中间走,多往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走,真心实意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以党员辛苦度换取人民群众满意度,以党员知民度换取人民群众信任度,真正实现“让广大党员走下去、把人民群众满意度提上来”。
坚持人民至上,要有为民解忧的工作力度。“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把人民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深入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抓工作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人民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老百姓的难点痛点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对于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绝不能视而不见、久拖不决,必须千方百计解决。因此,坚持人民至上,就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人民群众“最急、最盼、最怨”的事抓起,多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周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