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伟大奇迹。深圳、珠海、汕头三大经济特区紧扣市场需求与科技发展前沿,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有力推动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牢记嘱托,锚定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战略定位,以“走在前”的政治担当深耕半导体产业,交出“芯”果满枝的答卷。广州芯原补全IP产业链短板、芯粤能突破海外技术垄断、粤芯启动IPO拓宽资本渠道;深圳半导体产业规模持续领跑全国;珠海、东莞在RISC-V、智能传感器领域多点突破。从技术攻坚到生态成型,从单点发力到跨区协同,大湾区以“粤战粤勇”的拼搏劲头与扎实实绩,在芯片国产替代赛道稳稳扛起“走在前”的使命,为国家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筑牢南方根基。
抢跑前沿“芯赛道”,勇立世界潮头“走在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加速重构的关键期,大湾区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跳出高端制程“同质化内卷”,锚定市场刚需与技术前沿精准破局,关键领域先发优势显著。广州芯粤能自主研发的碳化硅沟槽MOSFET工艺平台,填补国内商业化空白并通过AEC-Q101车规认证,成功打入比亚迪、广汽等车企核心供应链,与国际巨头技术差距缩短至1-2年,推动国产碳化硅器件实现从“可用”到“好用”的跨越。深圳平湖实验室(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核心载体)聚焦功率器件攻关,研发的宽禁带半导体器件批量适配新能源汽车、AI算力中心等场景,实现“技术突破—市场验证—规模量产”闭环。这种“避红海、攻蓝海”的策略,让大湾区在全球产业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以实干担当响应“走在前”嘱托。
创优发展“芯生态”,夯实产业根基“走在前”。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生态滋养,大湾区紧扣广东“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从政策、资金、空间三维发力,构建全周期“芯”生态。深圳出台《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芯片设计流片最高补贴1000万元,截至2025年中已惠及523家企业;广州将半导体纳入“战略先导产业”,2024-2025年推动18个重点项目落地。资金层面,广州1500亿元产业投资母基金与500亿元创新投资母基金协同发力,累计投资半导体项目超140个;深圳设立50亿元赛米产业基金,聚焦“卡脖子”领域实现新突破。空间上,深圳集聚华为海思等龙头,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规模占全国18%;广州黄埔区集聚全市89%的集成电路企业,珠海、东莞专攻细分领域,产业链高效协同,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动能。
链动产业“芯势力”,释放裂变动能“走在前”。紧扣“实体经济为本”要求,大湾区推动“芯势力”与汽车、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深度耦合,构建“芯片+终端”模式,释放“1+1>2”裂变效应。广州晶科电子车规级LED器件支撑广汽埃安等3款智能车型量产,“双色光源”产品提升自动驾驶夜间识别距离30%;深圳速腾聚创自研激光雷达芯片配套理想、蔚来等车企,2024年出货量占全球市场19%。智能制造领域,广州增芯科技12英寸智能传感器生产线2025年底将达产,已签订工业机器人供货协议;东莞企业联合开发的智能控制芯片,推动产品核心部件国产化率大幅提升。珠海推动RISC-V技术落地无人机芯片,配套大湾区70%的民用无人机企业。这种联动既拓宽芯片应用市场,更推动制造业高端化转型,“以芯促产、以产兴城”循环加速,彰显赋能实体“走在前”实力。
粤战粤勇开新局,“芯”潮澎湃向未来。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处于变革关键期,大湾区始终牢记嘱托,以“走在前”的担当深耕“强芯”之路。随着技术资金人才集聚、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成果落地与互动协作不断加深,必将巩固“中国芯”的“第三极”地位,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突破壁垒、高质量发展突飞猛进注入更澎湃的“湾区动力”。(金羊网 文/杜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