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软实力如何温暖亿万旅客的旅途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鲁继明 发表时间:2025-10-17 13:00
金羊评论  作者:鲁继明  2025-10-17
中国铁路服务已从单纯追求“功能效率”时代,迈向了更加注重“情感温度”和“用户体验”的时代。

广铁集团推行的“一份家常饭”热链餐食工程,在短时间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仅在湖南就售出90万份热链餐,全国累计销量突破1100万份。如果仅仅将它理解为一次简单的餐饮改进,则低估了其背后的深刻意义:高铁“家常饭”的成功,标志着中国铁路服务已从单纯追求“功能效率”时代,迈向了更加注重“情感温度”和“用户体验”的时代。

过去,中国铁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功能效率”上。从蒸汽机车到普速,再到世界领先的“复兴号”高铁,核心目标是速度、运力和网络覆盖,解决的是“能不能到”和“能不能快点到”的刚性需求。这种硬实力是国之重器,毋庸置疑。但随着“八纵八横”路网的日趋完善,当速度和准点成为常态,旅客的需求自然开始向更高层次延伸——追求在高效旅途中获得舒适和愉悦。

“一份家常饭”的“真香”,正是精准捕捉了这种升级的需求。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冷链盒饭”的无奈垄梦,构建了“热链唱主角,冷链作补充”的全新供应格局。热链餐食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加热设备,更是对旅客“舌尖归属感”和“烟火气”的情感满足。当奔波在外的游子在穿山越岭的列车上,尝到堪比“下馆子”的湘式红烧肉或小炒黄牛肉时,获得的不只是能量,更是旅途中的一份熨帖和家的慰藉。这种对“人心”的贴合,正是软实力的体现。

这种服务升级,恰恰体现了铁路部门的“刀刃向内”的系统化改革思维。正如铁路系统在制定列车运行图时,需通过大数据分析、平衡区域发展需求一样,“家常饭”工程也运用了大数据分析、意见征集、旅客试吃、菜系需求投票等科学方法,实施“一车一策”的精准配餐。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用技术驱动服务的模式,确保了餐食供应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将就”,而是带着地域特色的“讲究”。

高铁“家常饭”热气腾腾的背后,是国家基础设施从“物理连接”到“情感连接”的战略延伸。在“硬基建”日臻完善的今天,谁能提供更精细、更人本化的服务“软基建”,谁就能赢得民心。这不仅提升了铁路的品牌价值,也为其他公共服务部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真正的服务升级,往往藏在那些最贴近民生、最易被忽视的细节中。当餐食从出锅到旅客就餐的时间被严格控制,当奶茶饮品与热饭一同供应,铁路服务的边界就不再是铁轨和站台,而是延伸到了旅客的味蕾和心间。

这份热气腾腾的民心服务与贴合民心的温度,已然成为旅途中最值得期待的“风景”,也是中国铁路从“追赶时代”到“定义美好”的生动注脚。它证明,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庞大的基建,最终的落脚点,永远是老百姓最简单、最温暖的获得感。(鲁继明)


编辑:杨浩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