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27项“湾区标准”赋能,奏响促发展惠民生激昂乐章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李红军 发表时间:2025-10-16 15:56
金羊评论  作者:李红军  2025-10-16
让标准赋能发展、惠及民生的乐章更加激昂动人。

2025年10月14日是第56个世界标准日。在第56个世界标准日到来之际,27项新湾区标准公布,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目前,粤港澳三地联合公布的湾区标准已达262项,覆盖36个关键领域,这些标准如同无形的纽带,正以“软联通”破解发展壁垒,用标准化力量谱写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改善的激昂乐章。

标准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通用语言”,新一批湾区标准的核心价值在于精准破解跨境融合的痛点堵点。粤港澳三地制度环境各异,长期以来,跨境身份认证、金融产品流通等领域的标准差异,成为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此次发布的《法人和其他组织跨境身份认证技术规范》,由三地机构联合研制,通过统一技术路径实现跨境电子签名互认,为企业跨境供应链合作扫清技术障碍,这正是对大湾区“要素便捷流动”需求的精准回应。

绿色金融领域的标准创新更彰显湾区担当。《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规范》吸纳港澳金融机构深度参与,建立起覆盖项目认定、效益计量、信息披露的全链条标准体系。珠海农商银行此前在澳门发行绿色莲花债券的实践已证明,统一标准能显著提升跨境金融效率,而新规范的落地将进一步打通绿色资金跨境流动通道,为大湾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金融支撑,更强化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与澳门中葡金融合作服务平台的联动效应。

民生领域的标准升级则让融合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民众。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养老服务领域的《居家养老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创新性纳入港澳社服机构的先进经验,从健康评估、日常照护到应急响应形成统一服务框架。这与南沙区打造的中医药养老联合体形成呼应,通过“标准互认”让港澳长者在湾区内地城市也能享受到熟悉的优质服务,为跨境养老新业态提供了操作指南,成为民生福祉。

中医药标准的突破更具标志性意义。中医是我们的国粹,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增的多项中医药标准实现了三地医疗机构在护理规范、慢病管理方面的互认互通,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医药服务的地域壁垒。这一进展延续了大湾区中医药标准化的良好势头,此前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联合三地高校制定的桥岛隧运维标准已证明,跨地域标准协同能释放巨大创新效能,而中医药标准的统一,无疑将加速这一传统瑰宝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

 27项新标准的出台,背后是湾区标准工作格局的持续完善。从2020年三地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协同机制,到如今形成“制定+采信”的标准形成模式,湾区标准已成为三地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共享的重要载体。数据显示,已有超3500家次三地单位参与标准研制,6800余家次单位声明使用,充分说明标准的认可度与影响力正持续提升。

从产业协同到民生改善,从要素流动到文化交融,262项湾区标准构建起的标准化体系,已成为大湾区建设的“隐形基础设施”。此次新增的27项标准,既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深化,更是对未来融合需求的前瞻布局。在世界标准日这一特殊节点,这些标准的发布不仅是对“标准塑造美好生活”理念的践行,更向世界展示了大湾区以标准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独特路径。

27项“湾区标准”赋能,奏响促发展惠民生激昂乐章。随着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粤港澳大湾区“软联通”水平将持续提升。当更多领域实现“一次认证、三地互认”,当优质服务借助标准实现跨境延伸,大湾区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建设中迈出更坚实的步伐,让标准赋能发展、惠及民生的乐章更加激昂动人。


编辑:杨浩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