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感是一种更积极的生活态度 | 羊晚快评

来源:羊城晚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林如敏 发表时间:2025-10-15 21:02
羊城晚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林如敏  2025-10-15

寒露过后就是深秋。青山如故诗人老,红叶无言秋意深。我们从新闻里看到许多曾经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明星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逐渐凋零。

这让人生出些许苍凉之意。于是就想要有所言说。事实上,知者不言,懂得越多,说得越少,像我们这样喋喋不休地码字,其实不过是因为鄙陋,不说不足以完成某种表达。

陈奕迅/@陈奕迅所长微博

陈奕迅公开承认自己因压力太大陷入焦虑症,一直不敢停药。8月份他在澳门演唱会上唱《七百年后》时,突然捂着胸口干呕,表情痛苦;周杰伦近日发文告别2025年巡演,透露演唱会期间也会有自己无法控制的情况,比如恐慌症发作无法上台;主持人、演员曹颖也坦承自己患焦虑症,持续服用抗焦虑药物已超过20年,她表示要随身携带药盒,只有这样,才觉得自己安心、安全。这些人也曾经算得上青年才俊、一时豪杰。

肉体的衰败势不可当,那是自然规律。但是当明星纷纷自爆焦虑症、恐慌症,这让我们有点恐慌。必须承认,我们的恐慌不是因为什么高尚情操,更多的是由此及彼,明星犹如此,我辈何以堪。

还有抑郁。黄晓明说,他因为一个“闹太套”的梗陷入长期的焦虑,甚至觉得抑郁。2008年黄晓明演唱北京奥运会歌曲《One World One Dream》时,英文歌词“not at all”因发音问题被网友调侃为“闹太套”,此梗在全网持续发酵十余年。他说“看见路边的狗都觉得是在嘲笑我”。

黄晓明/@黄晓明微博

我能够共情黄晓明的焦虑。焦虑症、恐慌症,这是专业医学问题,各有各的发病机制。谈论专业医学对我们来说显然不自量力,但我私心以为,在一系列心理问题背后,是松弛感的长期缺位。这也是当下时髦的一个语汇。

松弛感不可能凭空而来,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去建立。再往下说可能就无限接近于心灵鸡汤式的废话。毛姆说:“大胆去做,不要怕,没有人在乎。就算有人在乎,人又算什么东西。”这听上去粗鲁无文很不友好,其实意思也不过是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翅膀长在你肩上,太在乎别人对飞行姿势的批评,所以你飞不起来”,因此我们常常感到左支右绌,洋相百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一种病态,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同样是莫大的悲哀。

松弛感是一种状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品质。松弛感并不是懒散、懈怠,相反,它是更积极的生活态度。就像近期大热的魔改歌曲《没出息》所唱的,“从从容容游刃有余”。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这大概有助于缓解普遍的焦虑。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金羊网

文图 | 林如敏

编辑:束孟卿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