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双节”加持消费拉满,岭南文旅成就斐然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李红军 发表时间:2025-10-09 15:07
金羊评论  作者:李红军  2025-10-09
岭南文旅以多元融合的姿态,让双节消费潜力充分释放,更彰显了文化赋能经济的强劲活力。

当国庆的庄严与中秋的圆满在八天长假中交融,南粤大地以一场文旅消费的盛宴,书写了假日经济的亮眼答卷。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初步测算,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省接待游客达6517.6万人次,较2024年国庆七天假期增长11.5%;旅游收入攀升至613.2亿元,增幅14.2%。从核心景区到古驿道旁,从红色圣地到乡村院落,岭南文旅以多元融合的姿态,让双节消费潜力充分释放,更彰显了文化赋能经济的强劲活力。

数据背后,是岭南文旅供给体系的全面升级与精准发力。传统核心景区持续领跑,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2421.9万人次,16.5%的增速印证了品质服务的吸引力。与此同时,特色文旅场景多点开花,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14段古驿道沿线重点区域接待游客365.5万人次,14.8%的增长让千年古道焕发新生;13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迎来190.3万人次访客,14.7%的增幅彰显红色文化的时代魅力;100个乡村旅游点和历史古村落接待量达269.1万人次,17.0%的增速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重点公共文化机构亦不甘示弱,80个监测单位接待市民游客291.6万人次,16.2%的增长诠释了“文化过节”的新潮流。

文旅深度融合,是此次双节市场爆发的核心密码。广东以“文化+”为笔,为旅游注入深厚内涵。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好戏连台,粤剧《决战之燎原》、杂技舞剧《化蝶》等精品演出,让游客在视听盛宴中触摸岭南文脉。非遗与旅游的碰撞更显惊艳:珠海市“乙巳年鸡山牛歌中秋对歌会”让省级非遗项目走进生活,茂名市柏桥服务区的高州木偶戏、粤剧展演与非遗集市相映成趣,美林湖“岭南十二时辰”非遗文化节则通过瑶族长鼓、湛江傩舞等表演,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红色文化与研学旅游的结合同样出彩,汕尾海丰“重走农运路 传红色薪火”研学游串联四大红色地标,更融入白字戏等非遗体验,让红色传承有声有色。近3000场文旅活动的密集开展,让岭南文化可感可触、可游可品。

创新消费场景与政策激励,共同点燃了市场热情。广东精准把握消费趋势,推出“金秋文旅消费季”,发放2000万元文旅消费券,以8折优惠、满额立减等举措激活消费潜力。各地纷纷打造特色消费场景:肇庆市“鼎湖山国潮荟”融合“沉浸式+国潮+夜游”元素,河源市“江湖渔火 太平夜市”以鱼灯夜游聚拢人气,佛山市咖啡文化周更以300人组成的“顺德”方阵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实现传统与新潮的碰撞。深圳“湾区之眼”书城、前海冰雪世界等新地标开放,惠州依托旅游公路串联景点与民宿,汕尾长沙湾服务区打造“交农文旅商”融合窗口,多元供给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推动游客人均花费升至940.8元,较上年增长2.5%。

体育与文旅的跨界联动,为市场注入新动能。借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东风,广东策划“趣动全运 文旅有约”嘉年华活动,将体育活力与文旅魅力深度融合,激发“跟着全运会游广东”的热情。这种“体育+文旅”的模式,不仅丰富了假日供给,更拓展了文旅消费的边界,成为岭南文旅创新发展的鲜活案例。

双节文旅市场的斐然成就,既是广东多年来深耕文旅融合的成果,也是“百千万工程”在文旅领域的生动实践。从城市到乡村,从传统到现代,岭南文旅以文化为根、以创新为翼,既守护了文化底蕴,又激活了经济活力。游客在古驿道上触摸历史,在红色圣地感悟初心,在乡村院落体验民俗,在文化场馆滋养心灵,这种多维度的旅游体验,正是岭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最佳佐证。

“双节”加持消费拉满,岭南文旅成就斐然。长假落幕,但岭南文旅的活力不减。6517.6万人次的到访与613.2亿元的收入,不仅是一组亮眼数据,更是广东文旅市场韧性与潜力的有力证明。随着文旅融合的持续深化、消费场景的不断创新,岭南大地必将绽放更耀眼的光彩,为假日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写下更精彩的篇章。(金羊网 文/李红军)

编辑:刘嘉文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