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残拒聘再致歉,这事本不该发生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 发表时间:2025-10-09 15:29
金羊评论  作者:  2025-10-09
从“满心期待报到”到“被动接受辞退”,再到“等来迟来的道歉”,这件事从头至尾,本就不该发生。

得力集团公开道歉!“已飞往当事人所在地当面致歉”(2025年10月01日,新华日报)

初秋的网络上,一则“入职第一天因跛脚被辞退”的帖子,让得力集团成了舆论焦点。发帖人说,自己小时候生病留下了走路不便的后遗症,但不用拐杖轮椅,七年工作经验足够胜任岗位;为了这份工作,他熬过了三轮面试,收到录用通知时满心欢喜,可到宁波总部报到的当天,HR却递来“台阶”——“领导确认了不同意,你主动提离职吧”。

四个月后,这场被压在时间里的委屈,终于在网络上有了回响。得力执行总裁公开致歉,说“这与得力的价值观完全不符”;总裁办主任专程飞往当事人所在地,想当面弥补。只是,从“满心期待报到”到“被动接受辞退”,再到“等来迟来的道歉”,这件事从头至尾,本就不该发生。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不是说着玩的。《就业促进法》《残疾人保障法》里明明白白写着,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残疾人,要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这些条文不是印在纸上的空话,是给每个劳动者的“护身符”,更是企业必须守住的底线。可在这件事里,法律的底线却抵不过一句轻飘飘的“领导不同意”。求职者早已说清自己能正常工作,前期招聘也没对身体条件提过要求,怎么到了最后一步,“跛脚”就成了被拒绝的理由?这哪里是“管理缺失”,分明是对法律的漠视——总觉得“内部决策”能绕开法律规定,总以为“领导拍板”能盖过制度原则,却忘了每一次对法律的轻慢,都是在伤劳动者的心,更是在耗企业的信任。

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是这件事里的“时间差”。五月发生的事,九月才被看见;如果当事人没鼓起勇气发帖,如果网络没给这份委屈一个出口,这场歧视会不会就藏在“自愿离职”的假象里,再也没人知道?这其实是很多企业的通病:把“人文关怀”写进宣传册,把“合规经营”挂在办公室墙上,可到了实际招聘、管理的时候,法律意识早就抛到了脑后。HR不知道拒绝残疾求职者可能违法,管理层没意识到“随口一句话”会触碰法律红线,等到事情闹大了才想起道歉、整改,可那些被伤过的心,那些被浪费的时间精力,哪里是一句“对不起”就能补回来的?就像这位求职者说的“不愿再回去”,迟来的补救,终究难填最初的遗憾。

说起来,这件事本可以有另一种结局:HR看到求职者的能力,管理层尊重法律规定,求职者顺利入职,企业多了一位得力员工。可偏偏,它走向了最不该有的方向。这其实是在给所有企业敲警钟:法律从不是“麻烦事”,而是护着企业走得远的“规矩”;尊重劳动者,也从不是“额外的善意”,而是企业该有的本分。对得力这样的大企业来说,少一次就业歧视,就少一场伤筋动骨的舆论危机;对所有企业而言,多一分对法律的敬畏,就多一分让社会认可的底气。

如今,得力的致歉告一段落,可这件“本不该发生的事”,该留下的思考不能停。希望所有企业都能记住:别等出了问题才想起补法律课,别等伤了人才想起道歉;让“不歧视”不是口号,让“守法律”成为习惯,让每个劳动者都能凭着自己的能力,站在想去的岗位上——这才是企业该有的样子,也是我们都想看到的样子。(杜才云)

编辑:刘嘉文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