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大好河山如诗如画。江水碧绿清澈,稻田五彩斑斓。各地在发展好本地特色产业的同时,积极促进旅游发展与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为老百姓开拓致富之路。
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百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乡村振兴关乎亿万农民福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建设特色现代化农业,既要党员干部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做实调查研究,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千村千面的思路,探索更适合乡村发展的道路,也要深挖自身潜力、特色,优化农业结构,激活独特的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实现以特制胜。探索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以百姓的心为心”,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价值、延伸“产”的链条,真正把乡村的“土特产”培育成农民的“金饭碗”,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以“土”富民,走好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钱袋子”,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富民,而富民的根基在于盘活“土”的资源、释放“土”的价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保障粮食安全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要尊重土地规律、激活土地潜能,在保护中开发、在利用中传承,也让土地的价值不局限于种地,通过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将闲置农田改造成梯田花海,让“闲置土”变成“致富田”,让土地的价值倍增。同时,守护好土地的生态本底,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让乡村有“当下的收益”,也有“长远的未来”。
以“特”制胜,让乡村产业实现破圈突围。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做好“土特产”文章,要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也要因地制宜,不能简单照搬。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要以“特”破圈、以“特”制胜,就需要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生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就是立足资源禀赋,探索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的生动诠释,走出“同质化”的发展困境,以差异化、品质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式,让特色产业破圈突围,打造特色产业“新引擎”,串起“产业链”。
以“产”兴乡,解锁乡村未来的共富密码。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就需要让产业成为兴乡富民的“动力源”,要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农村才能聚人气、留人才、富口袋、兴文化。因此,在发展乡村产业的过程中,要在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壮链、补链发展上下功夫,全链条发力,让乡村特色产业拔节生长,也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提升价值链,打造兴乡富民新生态。
人才聚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事业旺。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成长需要产业。因地制宜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既要凸显本土特色,更有亮点、更有后劲,也要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业人才队伍,释放人才动能,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理念、新模式、新活力,绘就山乡共富新图景。(李敏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