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做好202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进一步提出,促进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全面融合。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推进乡村治理创新,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数字治理体系,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乡村发展的核心矛盾,已从缺资金、缺项目转向缺技术、缺人才。以数字技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就需要看到数字人才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犹如“活水”,通过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活力与新机遇,也通过数字桥梁,促进农产品销售,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要看到数字技术正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力量,要重视数字人才队伍的建设,着力把技术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人力优势、市场优势等,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画卷。
强化政策支撑,让数字人才扎根乡村沃土。“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乡村振兴的“数字引擎”更加有力地运转,离不开数字人才的支撑。当前,乡村数字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用不好,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强化政策支撑,从生存需求、个人成长、价值实现、关心关爱等多个方面出发,为人才打造干事创业的沃土,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让更多懂农业、懂数字、懂乡村的复合型人才愿意扎根、能成长、有作为,真正地融入乡村肌理,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的数字动能。
教育培训赋能,用数字技术激活乡村动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字人才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更好地把自身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就需要符合乡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实现数字人才与乡村发展的同频共振。乡村振兴的核心是激活内生动力,而数字技术正是撬动这一动力的关键杠杆。因此,要聚焦乡村需求,通过开展数字技术培训,为数字人才提供“充电蓄能”的机会,提升他们的数字素养、数字技术、数字能力,着力把数字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全面激活乡村产业、治理、民生等多维度动能,真正让数字技术走进乡村、服务乡村、振兴乡村。
共建共兴乡村,以数字力量添力乡村振兴。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需要多元力量协同参与的“大合唱”,要以共建思维,构建“政策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以数字力量打破城乡壁垒、链接多元主体,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共建共兴格局,方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的新动能。以数字技术让共建成果转化为共兴的实效,就需要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开展针对性数字技能培训,强化政策引导,鼓励数字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下沉乡村,让数字之光照亮乡村共建之路,让共兴之花绚丽绽放,让乡村振兴的红利惠及每一个参与者。
让数字人才这股“活水”持续注入乡村振兴“良田”,破解发展瓶颈、激活内生动力,让乡村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李敏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