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迎战“桦加沙” 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杜才云 发表时间:2025-09-24 12:11
金羊评论  作者:杜才云  2025-09-24
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刻内涵,也折射出广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防御逻辑。

当超强台风“桦加沙”逼近,江南果菜批发市场近日蔬菜日交易量保持在8000吨以上,水果日交易量约5000吨,蔬菜水果供应正常,价格平稳,海吉星市场昼夜运转的生鲜调配、保供门店翻倍备货……从珠三角到粤东粤西粤北,广东以“全省一盘棋”的协同、“精准到末梢”的举措、“民生无死角”的担当,将台风防御转化为一场覆盖全域的民生守护行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刻内涵,也折射出广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防御逻辑。

省域统筹筑根基,全域联动织密保供“安全网”。早在台风生成初期,省防总就联动气象、海洋、应急等多部门,构建“监测-预警-调度”闭环机制,通过“广东应急”平台实时推送台风路径、降雨预警至各地市,确保信息传递“不延时、无死角”。针对沿海地市可能面临的物资短缺风险,省商务厅提前协调珠三角与粤东、粤西农产品主产区建立“保供对口支援”机制——深圳海吉星市场除保障本地供应外,预留30%应急储备,可随时调拨至珠海、中山等沿海城市;湛江、茂名等水产大市启动“渔船回港+物资前置”双预案,既确保渔民安全,也提前储备海鲜、蔬菜等民生物资,让“一方有需、全省支援”的保障网络覆盖南粤大地。

地市施策破痛点,因地制宜打造民生“暖心方案”。广东各地市立足地域特点,将全省统一部署转化为贴合本地需求的“个性化方案”。在深圳,除商超、电商2-3倍备货外,针对深港通勤群体开通“跨境生鲜绿色通道”,保障供港物资与本地供应“双稳定”;在珠海,考虑到海岛居民采购不便,民政部门联合邮政系统提前将米面油、药品等物资送上海岛,同时安排“应急配送船”随时待命;在潮州、揭阳等潮汕地区,针对“台风天爱囤菜”的民俗习惯,社区网格员通过“潮汕方言+普通话”双语宣传引导理性采购,联合农贸市场推出“小份装蔬菜包”避免浪费;在韶关、清远等山区市,重点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转移,在临时安置点配备热水、食品和应急药品,实现“转移不转生活质量”。这些差异化举措,既守住了安全底线,也让民生保障更具“烟火气”。

政企民协同聚合力,同心共济点燃防御“暖流”。广东的台风防御,从来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政企民三方同心的“大合唱”。企业层面,除华润万家、沃尔玛等连锁商超加大备货,本地中小企业也主动担当——广州酒家开设“应急便民窗口”,免费为转移群众提供热食;佛山陶瓷企业暂停生产后,组织员工组成“应急抢险队”,协助社区清理排水管网。群众层面,各地“志愿红”成为防御一线的重要力量:东莞“玉兰姐姐”志愿者上门帮扶独居老人检查门窗、储备物资;惠州渔民自发组成“海上巡逻队”,协助海事部门劝导未归港渔船;小朋友通过“手绘防台海报”在社区宣传,让“全民防台”的理念深入人心。这种“政府主导、企业响应、群众参与”的模式,让台风天里的每一份坚守都充满温度,也让“人民至上”从理念转化为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实际行动。

从深圳海吉星的灯火通明,到粤东沿海的渔船归港,从珠三角社区的志愿帮扶,到粤北山区的物资前置,广东迎战强台风“桦加沙”的过程,是一场省域治理能力的集中检验,更是一次民生情怀的生动传递。它证明,应对自然灾害,不仅需要硬核的设施与机制,更需要将“人”的需求放在核心位置——当全省上下拧成一股绳,当每一项举措都瞄准民生痛点,再强的台风也挡不住守护民生的脚步,再大的挑战也难不倒同心协力的南粤儿女。

“阳光总在风雨后”,当“桦加沙”的风雨渐息,南粤大地终将重现晴空。而广东在这场防御战中沉淀下的省域协同智慧、精准治理经验与深厚民生情怀,不会随风雨消散。这份用行动书写的“民生答卷”,早已化作守护百姓安全感的坚固基石,未来也将持续为广东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守护万家安康提供有力支撑。(金羊网 文/杜才云)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