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广袤田野上,稻谷飘香、瓜果满园,亿万农民的脸上绽放着收获的喜悦。从山东烟台的“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主会场到四川苍溪的“社会力量老区行”专场活动,从安徽铜陵的智能农机展示到北京海淀的机器人表演,这场全国性的金色庆典不仅传递着五谷丰登的喜悦,更展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壮美画卷,其底色由水利润泽、靠科技着色、随产业延展,三维力量的深度融合,共同夯实了丰收的根基。
水利是粮食安全的命脉,水脉稳,则粮安固。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是抵御自然灾害、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的坚实屏障。目前,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以占全国56%的耕地生产了80%以上的粮食。特别是大中型灌区,其亩均产量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粮仓”核心区。面向未来,筑牢粮食安全的水利根基,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立足国家水网建设大局,聚焦保障粮食生产这一首要目标,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着力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与设施,积极发展喷灌、滴灌及水肥一体化,推动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精准转变。同时,要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用水管理机制,激发农民节水内生动力,努力让每一方水都精准滴灌、润泽良田,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利支撑。
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引擎,技术强,则农业兴。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向农业领域加速渗透,智慧农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现代农业科技给粮食生产带来了深刻变革。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重点突破智能育种、高端农机、农业传感器等核心技术,推动研发一批适用管用的农业智能装备。要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扩大物联网、北斗导航、遥感监测在田间管理、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应用覆盖面,建设一批智慧农场、数字田园。要建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农民会用技术、用好技术,真正实现“藏粮于技”。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路径,链条长,则效益高。在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中,电商平台、商超物流企业、行业协会等主体广泛参与,开展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促消费活动,累计销售农产品已超过1300亿元人民币,农民增收效果显著。未来,要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产品由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切实把“好收成”变成“好收入”。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品牌引领产业升级,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
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在这个金色的季节里、希望的田野上,让我们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奋勇前行。(金羊网 文/郭木成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