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治理升级。苏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一批“小而美”的民生项目正在乡村密集上线——智能道闸管出秩序感、闲置地块变身暖“新”港、供水管网打通最后一米……这波治理“升级包”,全是干货!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其现代化水平直接关乎民生福祉与发展质量。科技赋能下的治理是“数据脑+智能眼”的“技术活”,以平台整合治理资源,以智能优化服务流程,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堵心事,让治理更精准、更高效,也更具温度。
科技赋能,实现乡村治理“一张网”。俗话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写好乡村治理文章,要立足长远,坚持系统思维,也要坚持科技赋能,推动“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型。乡村地域分散、事物繁杂、主体多元,是问题堆、矛盾窝,要更好地解决乡村治理中的堵点、难点、痛点,就需要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以科技为“针线”织密织牢“一张网”,才能下好“一盘棋”,将分散的乡村治理元素拧成“一股绳”。信息化时代,应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以“网络+智治”为核心引擎,打破民政、社保、综治、农业等部门的“信息壁垒”,构建一套智能感知、精准响应、协同运作的基层“智治”体系,将分散在各领域的数据“一网收纳”,更好地把准社情民意。
提质增效,跑出乡村治理“加速度”。乡村作为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治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要更好地推动乡村治理工作,就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现代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并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全域感知网络,优化人机协同机制,让公共服务突破时空限制。同时,科技的应用,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智办”升级,让科技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核心引擎”,推动乡村治理从“经验之治”向“智慧之治”转型,从“被动供给”向“主动响应”转变,更好地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精准对接,切实提升办事的速度和效率,真正地把服务办到百姓的心坎上。
凝心聚力,绘就乡村治理“同心圆”。科技的迅速发展,为乡村治理带来新契机,推动其朝着精细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不断迈进。信息时代背景下,加快建设乡村治理共同体,需要探索一条党建组织有力、社会协同有序、群众积极参与的乡村善治新路径,以党建“绣花针”穿起治理“千条线”,更好地凝聚村委、村民、职能部门等各方力量,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治理合力,共绘乡村治理“同心圆”,书写乡村善治的时代新篇章。
科技为“翼”,治理添“智”。从“老办法”到“新智慧”的转变,见证乡村治理质的飞跃,让乡村在科技的护航下既保留乡土韵味,又充满现代活力,为万千乡村绘就更平安、更富足、更美好的未来。(金羊网 文/杨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