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推动湾区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

来源:金羊网 作者:林逢春;黄颖 发表时间:2025-09-18 07:47
金羊网  作者:林逢春;黄颖  2025-09-18
大湾区高校借助智能技术营造沉浸式体验,推动思政教育实现从知识传递到价值内化的跃升。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并且强调“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借力智能技术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全力促进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借以推动思政教育守正创新,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筑牢思想根基。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生动图景

当前“人工智能+”正成为促进大湾区协同创新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在此背景下,大湾区高校结合大思政课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在算法研发、算力支持与应用场景等方面的核心优势,打造涵盖教学课件、微课视频、教学案例和专业题库等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库,以智能技术重构红色教育场景、赋能思政工作提质增效;同时,还通过加快人工智能伦理建设等手段,确立思政教育在智能技术应用中的统摄作用,实现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的双向赋能。

大湾区高校借助智能技术营造沉浸式体验,推动思政教育实现从知识传递到价值内化的跃升。近年来,大湾区高校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出湾区历史脉络与生活叙事高度契合的情境,以虚实结合、多模态交互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维感官体验进行深度学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例如,广东财经大学持续推进智慧思政教育共创基地建设,重点打造“思政长廊”和“智慧思政共创中心”,为全校思政课教学提供数字化沉浸式的共建共享空间,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智能手段开展实践;广东工业大学借助全息投影和数字交互技术,倾力打造原创大型舞台情景剧《青春印丰碑》,讲述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为缓解香港同胞的饮水难题,广东工业大学200余名师生毅然奔赴东深供水工程最前线,把青春镌刻在东深供水工程丰碑上的故事,以数字艺术叙事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大湾区高校借助多维监测技术,促进思政教育精准滴灌。智能技术为大湾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全景视角,高校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实时生成、收集学生的行为数据与问题数据,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与反馈机制,实现思政教育的精准化。目前大湾区已有多所高校与相关科技机构展开合作,推动校内辅导员利用AI技术为毕业生提供简历优化、面试模拟等一站式服务。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在推进“智慧思政”建设中,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计算机等学科优势,建设心理健康AI实验室、研发人工智能VR心理问诊系统,建立起全周期的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和全息画像,直观地呈现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能力图谱,为实施精准思政教育提供了强力支撑。

大湾区高校加快人工智能伦理建设,护持思政教育的引领效能。大湾区高校坚守科技伦理建设的底线,在推动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与思政教育教学资源互通共享的同时,强化师生数字素养,提高思政课培根铸魂的育人实效。例如,深圳大学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引导学生主动平衡伦理规范与技术创新,培育兼具创新思维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科技人才。暨南大学自2025年起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及学科交叉课程,旨在发挥本校多学科优势,开设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数字治理与公务能力等微专业,在激活思政教育新动能的同时,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高校皆以思政教育为人工智能发展奠定了伦理道德的基石,确保智能技术应用始终契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护持思政教育的引领功效。

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提升路径

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双向赋能成果已较显著,但仍需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在思政教育运用中可能面临的数据安全、主体消解、伦理失范等问题。应坚持破立并举、靶向施策,持续推进二者融合发展。

加快多功能平台建设,优化大湾区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环境。一方面,建立湾区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联盟,加强高校、企业、政府间的协同合作,构建互联互通的资源管理共享平台、思政教育大数据中心,使得大湾区校际及全域可共享优质的思政工作案例、教学视频和图书文献;另一方面,建构一个全天候、全流程的思政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高校、家庭、媒体与社区多方互联互通的交流系统。

树立人机协同理念,发挥“人师”与“机师”的互补优势。鼓励湾区内企业与高校开展技术研发,开发适配学生管理及红色教育需求的AI辅导员、AI宣讲员,丰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在此基础上,树立人机协同理念,推动思政工作提质增效。一方面,老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动态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与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学情分析、心理干预以及生涯辅导;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开展数据安全、科技伦理等通识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数字素养。

加强数据治理,筑牢大湾区思政教育安全根基。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为遵循,制定湾区高校思政教育数据分类管理细则,明晰思政教育数据全周期管理中的权限与责任,确保相关主体规范落实数据采集、存储、流转、共享等环节的要求与操作。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为湾区思政教育智能化发展筑牢安全防线。(金羊网 文/林逢春 黄颖)

作者简介:林逢春,广东工业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研究员;黄颖,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科研助理

注:本文系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高校辅导员研究)“ChatGPT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3JDSZ3062)、2023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治理策略研究”(2023GXSZ023)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