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技术如水电般融入经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安全早已跳出技术专属范畴,成为关系亿万民众福祉、国家发展根基的“国之大者”。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9月15日在全国启动。这场集技术交流、产业展示、人才对接、全民教育于一体的盛会,既精准回应时代安全需求,更以“人民至上”的治理温度,为数字中国筑牢安全基石。(9月15日 央视新闻)
网络安全的核心,永远是“人”。截至2025年6月,我国11.23亿网民、79.7%的互联网普及率,意味着近八成国人的生活与网络深度绑定。从日常办公到情感联结,网络已成“第二空间”。但风险也随之而来,AI换脸伪造求助视频诈骗,让不少人痛失积蓄;个人信息被贩卖,致垃圾短信、骚扰电话不断;能源电网、交通信号等关键设施,亦面临网络攻击威胁。这些风险,小则让个人陷入“隐私裸奔”,大则动摇社会稳定根基。
有鉴于此,网络安全宣传周将“网络安全为人民”作为核心导向,直面民众在数字时代的安全焦虑。从个人信息保护日的普法宣传,到网络安全进社区、进家庭的实操指导,每一项活动都聚焦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安全问题,让网络安全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
若说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高速列车”,网络安全便是平稳前行的“稳固轨道”。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6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45%,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网联等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越便捷的数字服务,背后越需要安全的“托底”。
此次网络安全宣传周设置的12场分论坛,精准锁定人工智能安全、数据跨境治理、智能网联安全等前沿领域。前者直面AI技术滥用可能引发的深度伪造、算法歧视等风险,后者聚焦数据要素流动中的安全边界,这些议题的设置正是以“安全先行”破解发展与安全的平衡难题。即将发布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标准等成果,更像是给数字产业装上了“安全阀”,既不束缚创新手脚,又能拦住风险“越界”,让网络安全宣传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安全护航队”。
网络安全不是单一主体的“独角戏”,而是全民参与的“大合唱”。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30多国代表共商数据安全标准,彰显我国搭建“全球安全共同体”的实践;博览会上企业展示的智能终端防护、云计算安全方案,尽显市场主体担当;校园里孩子通过“模拟诈骗”学会拒绝陌生链接,让安全意识代代传递。每个人、每个主体都出一份力,才能织成一张覆盖全领域、全链条的“安全防护网”,让风险无缝可钻。
数字时代的网络安全,是底线更是底气。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意义,远不止于一次集中的安全宣传,更在把安全意识种进人心、融入日常。当技术创新与安全保障同频共振,全民安全意识与治理能力同步提升,数字空间才能真正成为亿万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最坚实的数字安全屏障。(金羊网 文/孔德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