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多维协同筑根基,广东产业跃迁竞全球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黄宗跃 发表时间:2025-09-15 11:10
金羊评论  作者:黄宗跃  2025-09-15
“四梁八柱”立底盘,万亿集群撑脊梁。

当前,广东正处在“十四五”冲刺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交汇点。全省市县党政正职高质量发展能力暨“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专题培训班9月12日至13日在广州举办,通过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展现广东竞逐全球竞争新赛道的决心与行动力。

从深圳大疆无人机占据超八成全球市场,到佛山美的工厂18秒下线一台洗碗机,再到华为云AI质检系统为东南亚制造业降本增效——“广东造”风靡全球的背后,是一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全面跃迁。当前,广东正以“四梁八柱”筑牢产业基底、以科技创新激活核心动能、以区域协同与生态优化拓宽发展空间,在全球竞争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为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四梁八柱”立底盘,万亿集群撑脊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稳健运行,离不开“四梁八柱”的坚实支撑。广东以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为核心,构建起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产业生态,为全球竞争打下“硬基础”。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达19.4万亿元,覆盖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电子信息制造、汽车等15个行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9700亿元,荔枝、菠萝等特色农产品产量全国第一;服务业增加值达8.14万亿元,占全国11%且连续40年领跑,现代服务业占比超64%。在此基础上,广东培育出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等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家电等优势产业持续领跑全国,低空经济更集聚全国30%产业链企业,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全国95%,形成“既有顶梁柱、又有新增长点”的产业格局。这种“全链条覆盖、多领域领先”的体系优势,让广东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站稳脚跟,成为抗风险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全球重要制造基地。

科技创新破边界,核心技术握主动。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打破产业天花板。广东将创新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不仅推动单个企业突破,更实现区域创新生态的系统性进阶。“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登顶《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美的集团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千亿元、全球布局38个研发中心,以科技驱动家电产业从“跟跑”迈向“领跑”;小鹏汽车推出全球首创分体式飞行汽车,预订超5000辆且量产工厂落地广州,2026年将实现规模化交付。在未来产业领域,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2024年达1800亿元,算力与企业规模居全国第一方阵,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搭建关键技术平台,持续突破“卡脖子”难题。更重要的是,广东通过基础研究“卓粤”计划、“广东强芯”工程等,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链路,还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发布厅”,建立“沙盒”机制首试首用超100项新技术,让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产业竞争力,真正掌握产业链价值链制高点。

全域协同补短板,生态优化强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需破解区域不平衡难题、打造优质发展生态。广东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构建“珠三角升级、粤东西北承接”的全域协同格局:珠三角聚焦高端制造与新兴产业,粤东粤西粤北承接转移并发展特色产业——江门中创新航基地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揭阳东粤化学项目打造世界首个塑料化学循环产业基地,让产业体系底盘更稳、韧性更强。在营商环境比拼中,广东跳出“拼补贴”模式,转向“拼生态、拼服务”:2024年各级政府引导基金认缴规模达4306.11亿元居全国第二,低空飞行器保险、潮玩知识产权贷等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首只省属AIC股权投资基金、100亿元智能产业基金先后落地,为产业注入“耐心资本”;同时强化人才保障,通过优化公共服务、兑现政策承诺,营造“人才愿来、项目能留、企业壮大”的生态。这种“区域协同+要素保障”的组合拳,既补齐了发展短板,又为产业跃迁提供了持久动力。

从“广东制造”到“广东智造”,从产业集聚到生态协同,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跃迁之路,既是经济大省向高质量发展的突围,也是中国产业参与全球竞争的缩影。未来,只要持续夯实“四梁八柱”、激活创新引擎、优化发展生态,广东必将在全球竞争新赛道上赢得更广阔的空间,为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广东经验”。(金羊网 文/黄宗跃)

编辑:聂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