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纸质火车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的消息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根据铁路部门规定,9 月 30 日之后,纸质报销凭证将全面停用,由电子发票取而代之。这一变革,标志着纸质火车票即将完成百余年的历史使命,也预示着中国铁路客运全面步入全数字化时代。
一张小小的纸质火车票,承载着无数人的珍贵回忆。它是游子归家的期盼,是旅人探索远方的起点,是异地恋情侣相聚的信物。每一张车票上的日期、车次、座位号,都记录着一段独特的旅程。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积攒的纸质火车票,开启一波怀旧 “回忆杀”,足以见得它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从效率层面来看,电子客票的推行极大地简化了出行流程。过去,旅客出行需要提前到达车站排队购票、取票,遇上春运等出行高峰期,售票大厅和取票机前总是人满为患,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如今,乘客只需通过手机或网络,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完成购票、改签、退票等操作,进站时仅凭身份证件或电子二维码即可快速验票通过,真正实现 “一证通行”,大大缩短了出行前的准备时间,提升了出行效率,疏解了车站的人流压力。
在环保方面,电子化变革意义非凡。铁路作为客流量巨大的运输行业,每年消耗的纸质车票数量惊人。这些车票从生产、印刷,到物流配送以及后续的回收处理,整个过程耗费大量的纸张、油墨等资源,同时还会产生相应的废弃物和碳排放。全面启用电子客票和电子发票,有效减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交通运输领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的有力举措。
服务质量上,电子客票系统依托强大的后台数据管理能力,使票务信息更加公开透明,有效杜绝了一些不规范操作,保障了旅客的权益。同时,电子化的票务记录方便旅客随时查询和管理自己的历史行程,也为铁路部门精准分析客流趋势、优化运力调度提供了数据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为旅客提供更贴心、更科学的出行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铁路部门在推进数字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求,展现出人文关怀。对于那些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习惯使用纸质凭证的旅客,特别是老年群体,铁路部门保留了人工窗口、提供行程信息单打印服务等,确保他们在享受数字化便利的同时,也能适应这种变化,不被时代列车落下。
纸质火车票的退场,并非一段旅程的终结,而是新征程的开始。它象征着中国铁路在科技赋能下,向着更高效、更绿色、更智能的方向大步迈进。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我们告别了承载回忆的纸质车票,但迎来的是更便捷、更优质的出行体验和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以积极的姿态拥抱这一变革,在铁路部门不断创新服务的保障下,开启更加精彩的出行篇章。(金羊网 文/鲁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