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的校园再度热闹起来,可在欢声笑语背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依旧是校园管理者挥之不去的难题。近年来,不少校园探索引入AI心理预警系统,企图以科技之眼捕捉学生的情绪波动,提前预警,为学生的心灵加一道防线。AI心理预警系统固然具备创新价值,但心理健康的守护绝非冷冰冰的数据运算所能完成的。数据之外,仍需要温度与陪伴。
不可否认,AI被引入校园心理健康领域,确实为守护学生心灵安全打开了新的空间。近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在校园中频频显现,但传统的心理健康干预手段往往依赖问卷调查或学生主动求助。这类干预手段不仅滞后,而且极为被动。正因缺乏及时发现与干预,使得一些原本可以被拯救的生命落入深渊,留下沉重而悲痛的叹息。也正是在这一缺口中,AI技术被寄予厚望,它让校园心理健康管理不再只有单一的解法。
与传统的方式相比,AI心理预警系统的介入显得更为迅捷高效,覆盖面更广。它能快速调动学生学习成绩、课堂出勤率、作业提交情况等多维度数据,勾勒出学生心理状态的隐秘曲线,在风险尚未酿成悲剧前亮起警示灯。在某种意义上,AI心理预警系统更像是“安全阀”,让校园心理健康管理从过去的“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守护”,让危机在萌芽阶段就被及时拦截。
当然,创新的背后也潜藏着担忧。最令人警惕的,就是数据隐私与监控风险。AI心理预警系统的确能迅速收集分析学生数据,但若是缺乏严格监管,数据极易沦为他人牟利的工具。况且,学生的行为并不一定等同于心理状况,冰冷的监测数据未必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心境。事实上,AI心理预警的本意是及时守护学生的心灵安全,但一旦过度监控、管理失序,不仅会伤害学生的安全感,更可能损害学校的信誉。
或许,学生真正需要的,并非“冷冰冰的预警”,而是“有温度的陪伴”。由此可见,在校园引入AI心理预警系统,应当坚守一个关键的原则:AI预警与人工辅导并行。AI心理预警系统充当“探照灯”的作用,通过技术手段及时捕捉学生情绪风险,发出预警信号,而人工辅导则为学生送上真正的温暖,抚慰学生的心灵。唯有当AI预警与人工干预形成闭环,校园心理健康管理才会既能快速发现问题,又能充满温情。
AI可以读懂数据,却很难真正读懂人心。校园心理健康管理的未来,既要快速的数据收集分析系统,也需要炽热的人文关怀。“AI预警+人工辅导”,才是校园心理安全的双重守护。让数据的敏锐与人的温度相互补充,为学生筑起一张牢不可破的心理防线,让校园成为心灵真正的栖息地。
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易晓玲
指导教师|朱秀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