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照亮民族复兴征程

来源:金羊网 作者:刘秦民 发表时间:2025-09-05 07:54
金羊网  作者:刘秦民  2025-09-05
这一精神不仅是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精神支柱,更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淬炼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一精神不仅是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精神支柱,更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新时代背景下,赓续抗战精神,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历史自觉、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文明互鉴,以此凝聚复兴伟力、筑牢复兴根基、增强复兴动力、拓展复兴维度。这对于凝聚民族共识、坚定历史自信、推动民族复兴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

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根本保证。抗战胜利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就没有全民族抗战的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卓越的组织能力,凝聚起全民抗战的磅礴力量。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

在抗战时期,党通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动员、全民抗战;在新时代,党通过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成为民族复兴征程的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这一论断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指引。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汇聚起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无坚不摧的复兴伟力。

强化历史自觉

筑牢民族复兴的精神根基

历史自觉是一个民族对自身发展历程的深刻认知与主动把握,是民族精神得以传承与发扬的基础。

抗战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种精神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在抗战烽火中得以升华,成为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根基。

历史自觉要求我们不仅铭记辉煌,更需反思苦难。抗战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面临存亡危机时的抗争史与奋斗史,其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始终保持清醒的历史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深刻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种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历史观,奠定了民族复兴的群众基础与精神导向。强化历史自觉,意味着要对民族命运有深刻洞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有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站稳脚跟,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增强民族复兴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抗战精神中蕴含的变革勇气与创新精神,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深厚的精神滋养。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向千千万万革命先辈和抗日英烈学习,发扬乐于付出、善于奋斗、勇于牺牲和敢于胜利的抗战精神。一个民族唯有不断自我革新、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

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但是中国人民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对困难和挑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抗战精神教给我们要树立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当前唯有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需要全体共产党人具备一种担当、警惕、自律的态度,继承并发扬伟大抗战精神,勇敢地迎接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推动文明互鉴

拓展民族复兴的全球维度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物质力量的增强,更是文明影响力的提升。抗战精神所展现的天下情怀与国际主义精神,为我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启示。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和平理念,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闭门造车、独自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推动文明互鉴,要求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同时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一个大国唯有以谦逊姿态融入世界,才能赢得尊重、促进合作。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通过深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惠及中国人民,也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真正体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崇高理想。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历史自觉、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文明互鉴,我们必能在抗战精神指引下,不断赓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懈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够实现。(金羊网 文/刘秦民)

(作者系广州航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