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28日,“抗战精神 不朽丰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宣讲活动在惠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惠州)旁罗浮洞天会议中心举行,多位来自全省各地、各行各业的宣讲员,通过南粤儿女投身抗日洪流的英勇事迹,生动阐述了华南人民的家国情怀,让伟大抗战精神在岭南大地代代相传。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站在这一历史节点回望,烽火岁月里无数先辈用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依然闪耀着照亮时代的光芒。
外敌入侵,山海破碎,岭南儿女顽强抵抗。华南地区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支点,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里既是日军南下侵略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军民牵制敌人、开辟敌后战场的关键区域。从珠江两岸到潮汕平原,从五指山下到东江流域,华南儿女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在敌占区燃起抗日烽火。尤其在广州、香港沦陷后,华南军民没有屈服于日军的铁蹄,而是依托山地、平原、沿海等复杂地形,组建起多支抗日武装,形成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正规军与游击队协同作战”的抗战格局,有效牵制了日军兵力,为全国抗战的战略相持和反攻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华南抗战的历史长卷中,东江纵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南粤儿女英勇抗敌的精神象征。这支诞生于东江流域的人民抗日武装,从1938年成立之初的少数骨干,逐步发展为拥有数千兵力的劲旅,在敌后战场创造了无数辉煌战绩。他们深入日军占领区,开展游击战、破袭战,炸毁敌人交通线、摧毁据点,让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在香港沦陷后,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执行“省港大营救”,成功将邹韬奋、茅盾等数百名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转移到安全地带,保住了中国文化界的“火种”;他们还积极配合盟军作战,搜集情报、营救盟军战俘,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线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东江纵队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的誓言,被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其英勇事迹至今仍是激励南粤儿女的精神源泉。
主题宣讲活动中,南粤儿女所展现的奋斗故事,正是华南抗战精神的生动缩影。宣讲员们讲述的,既有东江纵队战士冲锋陷阵的壮烈,也有普通百姓支援前线的赤诚——有的村民冒着炮火为游击队送粮送药,有的知识分子放弃安逸生活投身抗日宣传,有的青年学生放下书本扛起枪杆奔赴战场。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选择,汇聚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些精神不仅是南粤大地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挺立不倒的脊梁。80年后的今天,当这些故事再次被讲述,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当代人的鞭策——让年轻一代懂得,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牺牲换来的;让每一个中国人明白,伟大抗战精神从未过时,它依然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开创美好未来的精神动力。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是停留在对历史的追忆,更要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实际行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更需要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南粤大地,我们看到这种精神正在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攻坚克难的奋斗身影,到科技创新领域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从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担当,到服务国家战略的大局意识,都是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每一个南粤儿女,都应成为抗战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在工作中秉持“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韧劲,在生活中坚守“爱国爱家、向上向善”的品格,在面对风险挑战时保持“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让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历史回望中砥砺前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80年过去了,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抗战精神永远是我们前行的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回望华南抗战的峥嵘岁月,缅怀东江纵队的英雄事迹,传颂南粤儿女的奋斗故事,本质上是为了传承那份永不磨灭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指引,把对历史的铭记、对英雄的崇敬,转化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实际行动,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续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让伟大抗战精神在南粤大地、在中华大地上永远熠熠生辉,绽放光芒。(金羊网 文/李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