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深圳45年,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答卷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黄宗跃 发表时间:2025-08-28 11:12
金羊评论  作者:黄宗跃  2025-08-28
民生温度与生态绿意,共同构成了城市发展的价值底色。

南海潮涌,鹏城蝶变。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建立45周年。从1980年GDP仅2.7亿元的边陲小镇,到2024年经济总量超3.68万亿元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用45年时间奏响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发展交响乐”。这座因改革开放而生的城市,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极具代表性的鲜活样本。

改革破冰,创新赋能发展强引擎。深圳的崛起始于改革,成于创新。面对土地空间有限、资源约束趋紧的挑战,深圳始终以改革为“手术刀”、以创新为“强引擎”,持续破解发展难题。从全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到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深圳用足经济特区立法权,五年出台多部首创性法规,为人工智能、细胞基因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厚植法治沃土。相关企业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程表明,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宝贵试错空间。改革释放的巨大动能体现在数据上: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42.3%;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6.46%,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全国第一。这些数字印证了深圳从“速度时代”迈向“质量时代”的深刻转型。实践证明,唯有持续以制度创新解放生产力,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开放聚势,共赢联结世界新格局。开放是深圳与生俱来的基因。从“三来一补”的起步到制度型开放的探索,深圳始终以链接全球为己任。前海、河套、蛇口三大平台构建起“东中西”联动开放格局,成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试验田。深港两地在科研、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正推动多个前沿领域实现临床转化和产业落地。开放举措转化为实打实的成果:前海2024年进出口总额超7000亿元,增速达42.4%;蛇口自贸片区外贸进出口值年均增长超25%;深圳出口规模连续32年全国第一。外籍人员支付便利化、跨境人民币结算增长24.3%、跨国企业的持续投资等现象,无不体现深圳国际化程度的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背景下,深圳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约占全国14.6%,实际利用外资约400亿美元。这些事实表明:只有主动融入全球体系,才能在合作竞争中赢得先机。

民生筑底,幸福绘就城市温暖底色。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民福祉。深圳坚持以“民生七有”为目标,将改革发展成果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数据显示,五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82.5万个,建成社区健康服务机构970家,形成“15分钟社康圈”;2024年九大类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67.2%,彰显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的执政理念。从“秒批”入户政策的高效便捷,到“深梦扬帆”行动为毕业生提供万套免费住房;从“@深圳-民意速办”平台日均处理4万件诉求,到全市超1300个公园勾勒“千园之城”图景——深圳用精细化服务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与此同时,PM2.5浓度降至17.3微克/立方米、河流优良水体超八成等生态成果,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追求。实践充分证明,民生温度与生态绿意,共同构成了城市发展的价值底色。

四十五载风雨兼程,深圳用改革破题、以开放聚势、靠民生筑基,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从“杀出一条血路”的拓荒勇气,到“先行示范”的时代担当,深圳交响乐从未停止演奏。它的每一个音符——无论是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前海大厦的跨境洽谈,还是社区里的孩童笑声——都在共同谱写一座城市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生命乐章。这座城市的未来,必将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多实践智慧与创新答案。(金羊网 文/黄宗跃)

编辑:吴方舟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