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8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这是全社会月度用电量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在全球也属首次,相比2015年7月份的用电量翻了一番。
空调送凉,风扇转动,车间机器轰鸣,街头霓虹闪烁……这个夏天,每一度电都在诉说中国发展的故事,这一堪称里程碑式的背后,是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的直观反映。
用电量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风向标。电表转动间蕴含着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宏观经济发展的潜力以及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尤其是十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不仅远超同期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速,更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中国速度”。
这个万亿级数据,放在全球坐标系中更显分量。它相当于东盟国家全年的用电总量,超过许多发达国家全年用电量。中国经济规模已超过130万亿元(今年预计可以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仍保持较快用电增速,既印证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也展现了市场需求的巨大潜力。
细读数据,可见其中蕴藏的结构性变化。一方面,多轮高温天气带动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达20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0%,河南、陕西、山东等省增幅甚至超过30%。这既是极端天气影响的结果,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见证——更多家庭用上了空调、电冰箱等家电,生活方式持续升级。
另一方面,新能源占比显著提升尤为可喜。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量已接近总量的四分之一,这表明我国能源绿色转型步伐正在加快。“双碳”目标指引下,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在保障电力供应的同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用电量持续攀升来之不易。这背后是工业生产稳中向好,制造业景气度持续改善,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用电量的较快增长,折射出新动能持续壮大,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巩固。
电表转动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跳动。每度电的背后,是工厂流水线上的忙碌作业,是写字楼里的挑灯夜战,是商场餐馆的热闹喧嚣,是无数家庭的和美生活。这万亿千瓦时的电量,点亮了万家灯火,驱动着发展齿轮,更映射出中国经济的活力满满与发展韧性。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用电量增长与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需要统筹平衡。如何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仍是需要持续努力的课题。
月度用电量首破万亿大关,是一个历史性节点,更是新的起点。当前,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仍需要不断加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仍需付出艰苦努力。但用电数据带给我们的信心和启示十分清晰: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大、韧性强、活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看似普通的用电数据,丈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也标注着民生改善的温度。这跨越万亿的用电量,如大潮奔涌,如细雨润物,讲述着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中国故事。(金羊网 文/刘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