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海外学子归国行活动交出亮眼答卷——50位牛津、剑桥等名校博士奔赴湾区,18家单位抛出橄榄枝,初步达成意向23个。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广东引才工作打通“任督”二脉的深层逻辑:以“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为核心的政策“任脉”涵养沃土,以研学招聘一条龙为核心的服务“督脉”激活效能,二者相辅相成实现“双脉齐通”,让广东成为全球英才向往的“引力场”,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政策“任脉”,筑牢引才“沃土根基”。引才先“留才”,留才需“解忧”。广东的政策“任脉”是一套贯穿人才“引育用留”全周期的保障体系,精准破解人才落地、发展、生活中的每一个痛点。对初入职场的博士群体,广东用“真金白银”解决起步难题:毕业年内扎根粤东粤西粤北满6个月,1万元省级就业补贴即刻到账,相当于给职业起步加了“启动能量包”;想创业的博士能拿到1万元启动资金,还能享受场地减免、贷款贴息,让创新构想从图纸落地为实体;就连求职过渡期的住宿烦恼,深圳“青年驿站”、珠海“人才公寓”也早已备好,让人才刚抵达就有“家”的温暖。面向高层次人才,政策更是“量身定制”:博士后两年30万元生活补贴、出站留粤安家费,为顶尖智力提供“营养剂”;急需紧缺人才专项资助则像“精准输血”,把资源投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创新节点。更贴心的是“人才优粤卡”这张“万能钥匙”,17项便利服务涵盖户籍办理、子女入学,把人才的“烦心事”全变成“顺心事”。正是这种“给舞台更给港湾”的政策哲学,让人才在广东既能“放开手脚干事业”,又能“无牵无挂谋发展”,为引才工作筑牢了坚实的“沃土根基”。
服务“督脉”,提升引才“匹配效能”。广东的服务“督脉”以“精准对接”为核心,构建起“引才政策+产业需求+科研平台+魅力人文”的闭环,让人才与岗位的相遇从“隔空喊话”变成“深度共鸣”,大幅提升匹配效率。早在活动筹备阶段,广东就展现出“靶向思维”:联动海外侨团、顶尖高校学联,像精准导航一样锁定牛津、剑桥等名校博士,最终入选的50位博士中,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占比超八成——这恰好与广东“高精尖新”产业布局完美契合,从源头避免了“人才找不对岗位、岗位招不到人才”的尴尬。研学过程更像一堂“沉浸式体验课”:博士们走进产业一线,看清广东的发展风口;参加政策解读会,清晰知道自己在这里能获得哪些支持、有怎样的成长路径。最关键的“精准相亲”环节,18家单位携600余个“高精尖新”岗位集体亮相,超九成岗位要求博士学位,过半数岗位年薪超50万元,这份“诚意牌”精准击中海外人才的职业期待。广东的服务“督脉”通过“靶向筛选—沉浸了解—精准对接”的链路,打通了产才对接的堵点,让人才与岗位的匹配从“碰运气”变成“算准了”,真正激活了引才效能。
“双脉齐通”,铸就英才“引力核心”。无论是政策“任脉”的滋养,还是服务“督脉”的贯通,广东引才的核心逻辑,始终是对“人才价值”的深刻敬畏。这种“双脉齐通”的模式,不是简单的“政策+服务”叠加,而是把“以人才为中心”的理念落到了每一个细节,这才是广东能持续吸引全球英才的关键。政策“任脉”的本质,是“一流人才配一流政策”:初入职场者有起步保障,高层次人才有专属支持,生活需求有全面覆盖,让每一类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土壤”;服务“督脉”的本质,是“精准对接代替盲目寻觅”:从锁定匹配度高的人才,到让人才深入了解产业,再到岗位与期待的高效咬合,每一步都围绕“人才需求”和“产业需要”展开,避免了资源浪费,也让人才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当23个初步意向从一场研学活动中诞生,当南方电网、广州实验室等单位与博士们快速达成共识,这些细节都在证明:广东的“双脉齐通”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能真正让人才实现价值、让产业获得支撑的有效路径。
我们坚信,未来随着“双脉齐通”的模式不断完善,“一流政策+精准服务”的组合拳会更有力量,广东必将成为更多全球英才的“第一选择”,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动能。(金羊网 文/黄宗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