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经济产业规模超1万亿元 试点累计投资约120亿元。当第3个全国生态日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时光坐标交汇,广东以《广东省绿色水经济发展》白皮书为媒,捧出了一份足以惊艳时代的“水答卷”——经权威评估,全省水经济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截至2024年底,水经济试点累计投资达120亿元,更谋划储备了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未来项目。这组跳动的数字,不是冰冷的统计,而是广东以水为媒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的生动注脚,是岭南大地用生态底色绘就经济亮色的有力证明。
这份“点燃”的力量,源于绿色水经济对发展逻辑的重构。它跳出传统水产业“粗放利用”的旧框,以“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筑牢生态根基,用“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高”激活创新动能——传统水产养殖向生态健康养殖升级,老旧水利工程变身“亲水打卡地”,智慧水务技术让供水排水更高效……广东用创新思维把“水资源”变成“水资本”,让每一条奔流的江河、每一片静谧的湖泊,都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能量源”。
这份“点燃”的成效,藏在数据背后的民生温度里。120亿元试点投资如同星火,在南粤大地燎起发展之势:社会资本以80%的投资占比主动入局,政府资金1:4的撬动效应让市场活力奔涌,水经济新业态产值从2022年114.4亿元跃升至2024年319.2亿元、179%的增速,是产业勃兴的最好注脚。更暖心的是,这团“火”照亮了百姓生活——文旅类试点两年接待游客3500多万人次,家门口的“亲水时光”成了幸福日常;粤港澳大湾区的资金、技术顺着水脉流向粤东粤西粤北,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注入活水,乡村振兴的画卷在水畔徐徐铺展。
这份“点燃”的底气,来自“1364”发展路径的科学指引。锚定“两山”转化的核心目标,广东统筹发展与保护、市场与政府、供给与需求,守住生态红线的同时释放经济潜力;水城融合、特色产业驱动等6种模式因地制宜,让不同区域都能找到“以水兴业”的密码;而区域协调、消费升级、资本激活、水利赋能的4项成效,更让“以水兴产、以产引资”的良性循环落地生根,为高质量发展引擎持续注入“水动力”。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站在新起点,广东水经济这台“高质量发展引擎”正加速运转。当更多河湖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当更多创新技术为水资源利用赋能,当更多百姓因水而富、因水而乐,万亿水经济必将越燃越旺,不仅成为广东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鲜明标识,更能为全国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经验”。(杜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