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文”火烹出“热”经济   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罗建华 发表时间:2025-08-11 12:32
金羊评论  作者:罗建华  2025-08-11
随着文化新业态的持续发展,文化“软实力”必将更好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在北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坐上“飞行器”,可俯瞰中华大地;在陕西长安十二时辰街区,穿上汉服,能感受盛唐风华;在上海南京路,一个数千平方米的商场被分割成10多个演艺新空间,“进商场看戏”成为当地文化消费新潮流…… 从科技感、体验感十足的文化消费场景,到各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近年来,各种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一方面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一方面激发市场消费潜力,驱动文化消费迈进转型升级新阶段。

消费,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连着经济大盘。随着文化消费在我国居民消费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激发文化消费潜力,不仅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数据显示,上半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15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6.2个百分点,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对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6.8%。其中,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其他文化艺术业、互联网广告服务、数字出版等5个行业小类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较高,分别为42.8%、22.9%、20.3%、19.5%和16.3%。持续攀升的数字,折射出文化新业态已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赋能文化新业态。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正深刻改变着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消费方式。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力求实现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国家政策“保驾护航”,推动文化数字化按下“加速键”。《黑神话:悟空》以数字技术搭建东方神话世界,《哪吒之魔童闹海》用精心打磨的特效带来震撼视听体验,精彩的非遗技艺展示带动直播间销售额激增,云展览、云旅游等线上文化消费愈加丰富……当传统文化资源插上科技与商业的翅膀,文化新业态、产业新模式、消费新体验不断涌现。

文化新业态激活经济新动能。文化新业态是传统文化产业在数字时代的“基因升级”,既延续文化根脉,又创造经济新增长点。相关测算数据显示,文旅消费的综合拉动效果能达3到5倍。比如,游客观看演出的单人票价是300元,那么其在演出当地及周边住宿、餐饮和购物的综合消费可能达900元到1500元。近年来,各地纷纷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比如,江苏南京推出全国首个红楼梦主题全场域行进式近景沉浸体验项目《大梦·红楼》,引领观众以曹雪芹视角开启60分钟的太虚幻境之旅;浙江宁波推出《重返侏罗纪》《熊猫的世界》VR主题展,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打破虚实边界”的体验。当前,文化新业态、新场景引领着一波又一波的消费热潮。这场由内需牵引、创新驱动的文化实践,既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更以“文化+”的融合力和开创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蹚出了一条底蕴深厚、活力奔涌的新路。

文化之力赋能当下,更蓄势未来。过去,人们的文化消费主要局限于图书、影视等领域。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文化消费开始向更广泛的领域拓展,形成了“文化+”的多元业态模式。以文兴业、以文化城,文化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底蕴。 今天,丰富多元的文化新业态不仅是精神消费载体,更是通过“创意赋能+技术驱动+产业融合”重构经济生态的关键资源。可以想见,随着文化新业态的持续发展,文化“软实力”必将更好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金羊网 文/罗建华)


编辑:严哲川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