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交通经纬网,铺就强国复兴路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鲁继明 发表时间:2025-08-11 15:42
金羊评论  作者:鲁继明  2025-08-11

从西南陆海新通道的平陆运河建设正酣,到天山胜利隧道即将打通南北疆屏障;从河南太行山区无人机邮路让山民告别"物流难",到中老铁路跨境客流持续攀升——"十四五"收官之际,我国交通"经纬网"越织越密,正以骨骼强健、血脉畅通、触角延伸的立体图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

交通兴则百业兴,骨干网络是支撑发展的"钢筋铁骨"。"6轴7廊8通道"主骨架贯通率超90%,连接全国80%县级行政区、服务90%经济总量,这组数据背后是空间距离的革命性重构:常泰长江大桥将两岸通行缩至20分钟,沈佳高铁让沈阳到长白山只需1.5小时,天山胜利隧道使乌库两地车程减少4小时。这些超级工程不仅是技术突破的勋章,更打破了区域发展的"马太效应"——西南地区借平陆运河直通南海,新疆南北疆产业联动加速,东北冰雪经济迎来高铁时代,交通动脉正转化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毛细血管。

交通暖则民心暖,民生导向是交通建设的"价值坐标"。当3万多个乡镇、50多万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已成历史;当无人机邮路每天穿梭太行山区,4000多村民终于享受到与城市同质的物流服务;当每天3亿人次通过轨道交通、公交、网约车便捷出行,1.6亿吨货物、4.78亿件快递高效流转,这些数字勾勒出"人民交通为人民"的生动注脚。

交通通则天下通,开放合作是大国担当的"实践路径"。中老铁路年出入境旅客超14万人次,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破11万列,中俄黑河公路桥、秘鲁钱凯港等项目落地生根,这些成果超越了地理空间的意义。当"钢铁驼队"取代古代商路的驼铃,当跨境铁路串联起"一带一路"的节点,交通网络正成为文明互鉴的纽带。

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交通建设仍需破解发展不平衡的考题:农村公路养护、欠发达地区路网密度、智慧交通普惠性等短板亟待补齐。但从刘伟部长"推进一体化融合、智慧化升级"的部署中可见,未来交通不仅要"有没有",更要"好不好"——绿色转型让新能源船舶、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主流,智慧升级使无人机邮路、无人港等新业态普及,交通将以更可持续、更具温度的姿态,支撑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

从"蜀道难"到"天堑通",交通发展的轨迹始终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当交通"经纬网"继续向纵深延展,必将编织出更繁荣的经济图景、更便捷的生活场景、更开放的合作格局,让"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愿景照进更多角落,为中国式现代化铺就坚实而宽广的康庄大道。(鲁继明)

编辑:严哲川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